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未来发展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抓好“三节” 降低生产成本

    发布时间:2003-07-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就节肥节水节药问题答本报记者 今年5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节肥节水节药试点工作的通知》,为什么要进行试点?如何推进全国“三节”工作的开展?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问:请您谈谈“三节”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一方面要发展优质专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着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肥料、水和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约占种植业生产物资投入总额的近70%。它们的科学使用,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关系密切。然而长期以来,其利用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在节本增效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所以,2001年农业部在研究如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时,提出要解决“3个30%”的问题(即化肥、农药、灌溉水的现有利用率在30%左右)。近两年,我们越来越感到,抓好“三节”,是当前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工作。 问:我国肥料、农业用水和农药的利用状况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我国每年化肥使用量折纯40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每公顷使用量达24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施肥结构不合理,氮肥偏多、钾肥偏少。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仅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由于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经济损失巨大;而且还造成农产品硝酸盐积累,影响农产品品质,同时又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我国水资源紧缺,人均水资源约24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可是农田灌溉水的实际利用率仅有33%,灌溉水量超过作物实际需水量的1倍甚至更多。我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的旱作农业区约8000万公顷,70%分布在年降水250--600毫米的北方地区。由于粗放经营,农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只有30%。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由于药械技术性能差,质量问题突出,综合防治技术到位率低,我国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40%,平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喷洒的农药有2/3飘散到空气或流入土壤中,不仅污染了空气、土壤和水,增加农产品农药残留,而且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成本。 问:抓“三节”对于当前农业生产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主题。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其利用率,是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大事,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好“三节”工作,有利于发挥肥、水、药的增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减轻因不合理施肥施药带来的面源污染。这是一项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还有生态效益的战略性措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下决心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问:农业部如何推进全国“三节”工作的开展? 答:解决肥、水、药3个30%的问题意义重大,是件带有方向性的事情。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农业部已把节本增效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措施来抓,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托,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建立“三节”试点,集成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和旱作节水技术,提出一系列有效措施,研发一整套实用技术,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健全一套监控系统,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新型农业技术体系,力争尽快解决好肥料、水、农药利用率低的问题。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