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种树风”刮来隐忧
发布时间:2003-08-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农业结构调整怎样确保农民利益
近年来愈刮愈猛的“良田种树风”,是在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出现的新动向。它尖锐地提出了许多让人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应该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制种粮效益下滑的势头?如何维护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长远利益?怎样确保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经营自主权?
怎样解决种粮效益低的问题
当前让人担心的问题是,一般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就连"种粮大户"也四顾茫然。种粮比较效益太低,即使有一定的土地经营规模,也难以养家糊口。种粮真的没钱可赚吗?记者综合一些农民、专家、官员等方面的观点,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普遍认为,当务之急和最现实的做法,就是要想办法减轻农民的种粮成本。
一是要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的负担成本。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要重点向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倾斜。据记者在洞庭湖区调查,税费改革后每亩农业税一般在70元至100元之间,比税改前的负担减轻了50元左右。有的干部提出,国务院规定的不得高于7%的农业税率偏高,应该调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比较其他各品目税种,农业税率算高的。如营业税只有5.6%,建筑税只有4.5%。有的粮农提出,中央提出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但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并没有多少农业特产,所以享受不了政策实惠,他们盼望有朝一日能够降低农业税。
二是要控制、稳定生产资料成本。目前,农民的牢骚已由过去对乡镇乱收费的抱怨转向了对生产资料乱涨价、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的不满。湖南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主任、财政厅厅长李友志到粮食主产区调查税改落实情况,归来后十分焦虑:"我们拼命替农民减轻负担,但化肥、农药一涨价就把我们的改革成果冲淡了。"他呼吁: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与关注。
三是要减轻社会公共保障成本。目前的情况是,城市居民收入高,去年可支配收入有7703元,生老病死和子女就学等方面还享受国家许多社会福利保障。2002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476元的农民,却不享受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农民反映最强烈的是支出负担重、子女上学难、看病难。
四是要减轻农业风险成本。我国粮食生产虽然科技水平较高,单产较高,但是承受着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农民盼望国家利用"绿箱政策"尽快支持建立起有效的农业保险体系,帮助农民化解风险。
怎样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
"良田种树风"涉及面广,牵涉到的农户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契约不明,农民很可能在市场的波动中吃哑巴亏。政府在其中扮演"中间人"角色,一旦出现波动,农民的不满情绪将立即转向政府,极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良田栽树到底能给农民增收带来什么收益,是不是得不偿失,值得打一个问号。
在湖南省安乡县安康乡,记者询问稻田改栽树的岳国富,是否与上海方面的企业签了收购合同?他说没有,也没有跟公司的人见面。"种树,栽经济林,我们是遵照县委、县政府的意图。只听说上海一个老板,跟我们安乡县委、县政府订了合同。然后县政府委托乡政府跟村委会签合同,合同没有签到户,我们也没看到。据说种树7年成材,一棵树卖100元钱,一亩地110棵,农户跟企业三七分成,匡算一下,我每亩收入不少于3000元钱。"
根据数字一算账,7年后老岳栽树可以得到40多万元收入。虽然树栽下了,但是老岳对这么一笔大的收入还是有点不相信:"40多万元?这是大数目!我现在不是很放心。"他还告诉记者他的担心:"我们村土质好,底肥足,树肯定可以长大。但我们也怕波动性,7年以后要按照企业的标准收,我们没拿到质量标准要求。"
湖南农民在这方面吃亏的例子可以举出一大串。昔日,同样位于洞庭湖产粮区的沅江市的"萝卜事件"曾经闹得沸沸扬扬。沅江市竹莲乡的农民在乡政府签的"订单农业"号召下种了500亩萝卜,可到了收购季节,签订单的广东公司却以"萝卜个头小,不符合质量标准"为由拒收。村民因此蒙受沉重的损失。由于过了萝卜销售旺季,萝卜贱到4分钱一公斤也没人要。高峰时全乡的萝卜积压在125万公斤以上。各村的萝卜都堆在一起,谁愿意要就拖走,白送!乡政府不得不给每个干部包括教师发放萝卜。
湖南省桃源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说,他以前在某乡担任党委书记时,也有类似情况。上级政府给这个乡下达了1000亩栽树计划,但是因为老百姓不接受,没有推行下去。他本人也不赞成这种做法。"一是破坏了耕地,一栽七八年,种了树后不好再改种粮食;二是市场风险很大,树长大了到底卖个什么价钱,心里没底。"
怎样维护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利益?专家们的对策是:一是必须尊重农民的契约身份,以农户为合同一方,与企业签订责权利比较明晰的经营合同。二是保险公司可以新设险种,向企业与农民收取保金,如果出现市场与自然风险,由保险公司来化解大部分的风险。
怎样确保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广大农民的生活保障,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现行的基本制度。尽管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通知,要求基层政府不能打着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幌子,通过"反租倒包"或者对土地强行连片经营等方式侵犯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但类似事件还是一再发生。
怎样确保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经营自主权,"良田种树风"再一次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乡政府发动我们种树,不是引导,而是强制,侵犯了我们农民的自主承包经营权。"洞庭湖区一位村支书无奈地对记者说,县政府压乡政府,乡政府压村干部,村干部就只有压农民。虽然农民嫌种粮效益低,但由于栽树收益周期长,风险大,大部分农民对种树有不情愿和惧怕心理,村干部上门劝说,碍于人情因素,也就随大流了。"碰到少数‘工作做不通’,坚决不愿意栽树的农民怎么办?"这位村支书回答记者,这也难不倒干部,因为他承包的责任田四周都栽了树,树一长,稻子没有阳光,也没法活了,只能屈服。
剖析"良田种树风"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法律和政策对基层政府的行为没有强有力的约束,而是任其所为,如果基层干部的收益和农民的收益非正常掺杂一起,而不是区分、规范,那么就很难保证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得到维护。
"良田种树风"之所以刮得这么猛,县、乡政府行政干预起了直接推动作用。动力如此之大,帮助农民增收只是摆在台面上的理由。应该指出的是:有的干部是为了出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绩";有的是为了保证自身的财政增收,这个问题直接牵涉到干部的工资和工资外收入能否得以发放,关系到他们能否完成财政上交任务。一些地方的乡政府干脆让栽树农民免交农业税和其他费用,而是直接从企业预支给农民的栽树款中划拨。一定的行动背后总有利益在驱动。从记者近年在农村的调查看,很多地方乡村干部强行推行结构调整,怀里都揣着自己的"小九九"。
与此同时,在努力保障农民种粮合理利润空间的同时,如果不保障粮食主产区合理的收益,就很难约束粮食主产区政府强行侵犯农民自主经营权的冲动。压缩种粮面积,已经成为很多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不少干部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以粮为纲"这个极端,转向了"以粮为耻"的另一个极端。
"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是第一原则。我们不可能在粮食价格这么低的情况下依然号召农民种粮。国家维护粮食安全,一定要转变思路,像发达国家一样,给粮农以合理的补贴,同时落实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
湖南省临澧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刘开新这番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粮食主产区县、乡政府负责人的看法。如何平衡国家和地方的利益以保障粮食安全,这是新时期粮食种植效益比较低的背景下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维护。
记者在与一些县、乡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干预农业结构调整的理由是: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对接千家万户的大市场。如果在现阶段没有政府的组织,那么结构调整只能是一句空话,增收也只能望洋兴叹。
政府越俎代庖的做法不能提倡,但这些干部的话确实点出了农业生产的"软肋"。广袤的田野上只有培育出大批真正将风险与利益完全与农民绑在一起的经济合作组织,我国农民与市场对接难、贷款难、增收难等顽症才会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维护自主生产经营权的力量才会成倍增强。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