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业亟待攀升产业化
发布时间:2003-08-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我国有近4亿公顷天然草原,国土总面积里有四成是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宁夏等省区,草原总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前瞻性地提出“立草为业”的理念以来,引导和鼓舞我国草业科技、教育和生产领域的工作人员,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协同推进草的事业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在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业界同仁努力下,草业雏形初现,成效也日益明显。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草原围栏、草种基地建设等项目,建成人工草地1049万亩,围栏1200多万亩,草种基地66.8万亩,项目区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恢复,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家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各地加大投入力度,草原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到2002年,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达2.9亿亩,草原围栏3.4亿亩。
近几年,在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北、吉林、云南、甘肃等7省区先后开展了禁牧休牧试点工作,目前禁牧休牧面积已经达到4.4亿亩,其中禁牧2.6亿亩,休牧1.8亿亩。去年底,国家投资12亿元,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禁牧休牧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种草热情空前高涨,全国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8000万亩。通过种草,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日前,几十年来致力于我国草业发展的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洪钹曾告诉记者,草是天赋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是我国占陆地面积40%以上的主要植被成分。从生态建设来说,在宜林地区,草应充当生态建设的配角,在宜草地区草则应成为生态建设的主角。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是国家重大决策,这不仅直接改善“三北”地区,而且也必然惠及全国的生态环境,大大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草产品不仅间接而且可以直接商品形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实践证明,草业是低投入、高产出、且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的新兴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草学会首席科学家任继周说,在世界先进农业系统中,草和草地占有不可忽视的分量。它所创造的产值,与传统种植业相比总在1:1以上。我国加入WTO以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急速前进,大规模开展天然草原的复壮与建设的同时,在农耕区的农田种草面积,已经达到20%-60%。不论北方旱作区还是南方水稻区,农田种草都势如燎原。一个草地农业系统,也就是草业,正在我国农村、牧区悄然兴起,与全球农业发展大势遥相呼应,我国以草地农业为主要内涵的农业结构改革正在以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
今年4月,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草原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作为全国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说,小草是个大事业。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保护建设,将草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农业部党组对草原的保护和建设也非常重视,今年召开了全国草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行指导思想上的根本转变,从过去单纯注重经济效益向“生态、经济目标并重,生态优先”的方向转变。争取用5年的时间,全国新增人工草地2亿亩,改良草原3亿亩,建设围栏10亿亩,使草原严重退化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江河源头区的草原植被有所恢复。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20年,使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中国的草业已经起步,草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但是要和发达的欧美草地农业国家以及大洋洲的草地牧业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建设任务还很重,潜力还有待长期挖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毓堂说,目前,我国草产业与国外相比差半个世纪,每亩草地产值差几十倍,关键不是我们没有人才,我们草业有科学家,有好的科技成果,钱学森提出的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的思路是世界领先的,就是因为我们对草产业的推广普及很差,好的科技成果没有变成生产力,产业化程度很低。草产业不光是种草,它是种草养畜加工销售,甚至旅游等综合起来的产业,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产业。必须把资源管理起来,把技术推广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保持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草业在我国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朝阳产业,由于它在保护生态、国土绿化、畜牧业发展、美化环境、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肩负着生态和生产的历史使命,因此,专家指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有畜农业和生态农业意识。畜牧业不再是“副业”,生态不再与农业生产无关,要把草业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走产业化、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道路,这将是我国草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