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第102号公告,揭晓了28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5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7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提名名单并进行全网公示。食用菌领域由上海市农科院谭琦研究员领衔的“香菇种质创新和系列优质新品种培育及现代化应用”项目与由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研究员领衔的“菌草技术创新与中外应用”项目,凭借技术创新与产业突破双轮驱动,成为本届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热门候选。这两个项目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突围,甚至问鼎最高荣誉,成为食用菌业界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谭琦研究员团队在香菇种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构建了世界最大香菇种质资源库,选育出多个新品种,破解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种源依赖进口的困局,并创立了现代化生产技术体系,有力推动了香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而林占熺研究员团队开创的“以草代木”菌草应用技术,彻底颠覆了食用菌栽培必须砍伐树木的传统模式,更是已延伸至生物质能源、饲料领域,形成“种植-栽培-加工”的闭环产业链。
前者如“农业芯片”,后者似“生态引擎”,技术颠覆性难分伯仲。
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已达4300万吨以上,占全球产量75%。同时,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很多还仍依赖进口,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突围破局。香菇种质创新项目紧扣“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必将推动香菇从“量增”到“质升”,契合《“十四五”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核心目标。而菌草技术的创新应用,则是注重提供生态文明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项目已培训非洲技术人员超2万人次,被联合国列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技术”。
在这之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领衔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曾荣获202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金霞研究员等专家主持的“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项目,曾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食用菌产业创新的道路上,科技工作者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5年的国家科技奖舞台,香菇与菌草如同两枚“科技双子星”,一枚扎根沃土,一枚绿染全球。它们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菌业科技突破前沿、服务民生价值的生动诠释。无论最终能否问鼎大奖,这场竞争本身,已为中国菌业科技创新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来源:食用菌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