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江苏徐村食用菌开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05-03-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村,位于江苏省铜山县三堡镇区东北部,近年来,该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渐渐走上了小康之路。目前以徐村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超亿袋,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徐村也成为苏北地区的食用菌生产第一村。

      种植食用菌

      鼓了农民的钱袋子

      提起徐村食用菌的发展史,用村委会主任吴学民的话来说,那是“说来话长”。

      早在1976年,徐村人就开始种植食用菌,但由于分散种植,农民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所以种植户基本上没有得到多少利润,搞种植的农民也逐渐减少。村民们当时是仅能填饱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实际上,种植食用菌占有很好的天时、人和之利。每年的10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底是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旺季,而此时也正是农闲时节,所以农民种植食用菌不会与其他传统的种植业在时间上发生冲突。

      2000年,村委会领导班子决心改变现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做过各种考察后,决定发展食用菌产业。

      一个用了近20年都没有发展起来的产业,要让它在短时间内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谈何容易?

      在食用菌大棚的建设上,村里统一设计,并专门划分出田地进行集中建设,这是徐村食用菌形成产业化的最关键一步。

      在优化品种上,村里将食用菌品种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品种除了金针菇外,还引进了蘑菇、平菇、猴头、杏胞菇、黑木耳等十几个品种。

      在新技术推广上,村里与上海农科院蔬菜所,徐州市、铜山县农业局等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定期为种植户举办培训班。一位叫滕绍田的种植户还自办了一个食用菌实验站,引进新品种自己种植有收益后,再将新品种推荐给其他种植户,提高食用菌的科技含量。徐村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江苏省徐州市名优农产品认证,目前正在申请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

      2003年,徐村种植食用菌总量近4000万袋,品种包括金针菇、蘑菇、平菇、猴头、杏胞菇、黑木耳等十几个品种,形成了家家有大棚,户户种菌菇的发展态势,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生产专业村,种植户的腰包也日渐鼓了起来。

      搞好深加工

      就地销售收入多

      种植规模上去了,销售又成问题了。村里2000年以后成立了食用菌营销协会,每年由会员代表参加广州、武汉、西安、沈阳等地的全国食用菌经销会。徐村食用菌的销售区域除徐州市场外,还远销京津及东北地区。

      陪同采访的镇干部告诉记者,成立食用菌营销协会虽然可以将食用菌销售出去,但是价格上不去,如果想增值,还得搞深加工,因为加工后的产品保鲜好,保存时间长,销售不受生产时间的限制,可以抢占好市场。一般来说,加工后的产品价格比新鲜食用菌的价格要高出好多倍。

      过去徐村的食用菌种植户如果想将食用菌保鲜,需要到安徽等地加工,一来成本增加,二来受市场影响也较大。2000年,徐村专门成立了食用菌办公室,开始办加工厂,既可以增值,又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上市时间。2000年只有七八家加工厂,发展到2005年初已有近百家,加工生产能力在80%以上,所有加工产品基本上是不出村就可销售。

      在徐村的带动下,三堡镇已有13个行政村开始种植食用菌,周边地区也有不少农民开始种植。这些地区的农民都需要到徐村去加工食用菌,仅加工这一项就为徐村农民带来了不少收入。

      在一户姓杨的农民家中,记者见到的是气派的两层小洋楼,室内现代化家电设施一应齐全。据随同采访的镇干部介绍,四五年前这户人家还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在村里是比较寒酸的家庭。这家女主人告诉记者,以前仅是种植金针菇,后来看了村里一些人家建起了加工厂,发了财,就想自己既有种植经验,又有市场销售渠道,就办起了加工厂,每年的加工量虽说不多,但总的供销是平衡的,也很快富裕了起来。在徐村,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

      向工业村过渡

      徐村确定新目标

      据了解,现在徐村的4700亩土地除了种植一些蔬菜,其余全都种植了食用菌。加工能力上去了,销售渠道不用发愁了,徐村农民在每年食用菌的生产销售旺季结束后,还可以到周边城市打个短工,增加些收入。徐村人的小日子是越过越舒坦。

      徐村人富了,但并不满足于现状。今年新年一过,村“两委”和营销协会在认真总结过去多年食用菌生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生产高效的原则,又扩建了食用菌大棚300余座,使全村食用菌生产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来食用菌加工小区的基础上,今年又新扩30亩加工园区,目前小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届时全村将基本形成一个集生产、科研、加工、销售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综合性生产基地。目前由铜山县农产品营销协会牵头,又和徐州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白灵菇、杏胞菇等菇种出口生产订单,从而为该村的食用菌生产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村委会主任吴学民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争取由农业村向工业村过渡,但还是不离老本行,多搞食用菌加工,让村民们更富。”临了,他笑着对记者说:“向工业村过渡是我们的新目标。”说这句话的时候,吴学民显得信心十足。记者 杨秀峰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