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4-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农家小院、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成了栽培食用菌的场地,武陟县小董乡磨庄村科学栽培食用菌闯出了市场,仅今年1至3月,全村就销售食用菌400余吨,收入300多万元。
磨庄村有900余农户、3900余口人,村民一直靠种地为生。改革开放后,村里出了个能人刘银柱,专门研究开发食用菌。他致富后不忘乡亲,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栽培技术无偿向全村推广。目前,全村99%的农户都栽培食用菌。
为使食用菌上档次,磨庄村还成立了食用菌开发研究所,先后开发出10余种食用菌品种。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使磨庄村的食用菌在市场上一直很抢手。1999年,磨庄村引进开发了白灵菇,产品还没上市,百余吨白灵菇就被广州、上海、北京的客商以每0.5公斤100元的价格订购,让磨庄村人很是赚了一把。刘银柱告诉记者,磨庄村目前又开发出了鲍鱼菇,年底就可上市。
磨庄村栽培食用菌成了气候,乡里引导农民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实行统一供培养料、菌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使农民栽培食用菌有了“组织”保证。磨庄村村委会主任刘海江告诉记者,目前,该村栽培食用菌的农户年收入最高的达20多万元,最低的也在8000元左右,全村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