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5-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5月,走进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东华林场,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家家炊烟袅袅,户户一派繁忙,拌料、装袋、灭菌、养菌,品尝过黑木耳甜头的东华人今年铆足了劲儿,要大干一场。东华林场场长崔海臣自豪地说:"去年风调雨顺生产了420万袋黑木耳,去掉各项成本,职工净赚420万元。"
小小黑木耳,让东华人赚了几百万。是什么原因让曾经贫困的东华人放下斧头,争先恐后搞起木耳产业呢?
东华林场地处深山区,距清河林业局址36公里,全年无霜期仅101天。主财源依靠木材生产,多种经营项目甚少,加之这个场历史上曾有过栽培黑木耳失败的教训,使木耳种植一度陷入低谷,职工群众积极性受到挫折。
对此,场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考察市场,研究对策,总结教训,找出失败原因,聘请牡丹江、吉林等地专家来场现身说法,讲经授道,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大力扶持技术骨干刘庆茹、张金钟等组成金山食用菌公司,为职工群众提供优良菌种,从而带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他们还主动为职工群众提供优惠服务,搭架子需要板材,没有发展资金,没有养菌房舍,买锯末需要运输,统统解决。只要是搞木耳的事儿,在场领导眼里都是大事儿。
为让每个家庭都能致富,场党支部在全场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传帮带"活动,与困难家庭结对子,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党员刘庆茹、张金钟先后帮助困难职工刘东、赵武生等23户家庭摆脱贫困。26名党员共帮扶52户家庭发展食用菌,使他们当年脱贫,两年就走上了富裕之路。
2004年全场人均收入7400元,仅木耳收入就占56%。今年,全场245户家庭生产木耳600万袋,户均生产2.5万袋。小小黑木耳在东华林场真的兴起了大产业。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