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2-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眼下本是香菇采摘上市的日子,但庆元荷地镇胡处垟村菇农胡开飞却满脸愁容,他今年做了2万多袋香菇,竟有1万袋菌棒腐烂不出菇。
胡开飞告诉记者,像他一样,全村大部分菇农的香菇菌棒出现“烂棒”现象,少则一二千袋,多的一万多袋,腐烂菌棒随处可见。
据调查,除荷地镇外,庆元县五大堡、贤良、江根等东部乡镇的菇农的菌棒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烂棒”现象。腐烂菌棒主要是135香菇品种,受害菇农中的烂棒率达30-40%,个别农户的烂棒率达80%。
关 系到菇农今年的收成,庆元食用菌专家赶紧深入受害菇农家中调查原因。查明原因的庆元食用菌科研中心主任陈俏彪分析说,前几年135品种长出的香菇因菌肉肥厚、菌盖圆整内卷、柄短易形成花菇、畸形菇少,并且销售价格高而受到菇农欢迎。但是,135品种是近年主要栽培品种中最娇嫩、抗逆性最弱的香菇品种,品种退化已明显存在。“所以今年不管是谁家生产的,135品种都可能出现‘烂棒’。”
除了品种抗逆性最弱外,专家们还认为气候反常也是致使香菇菌棒“烂棒”的一大原因。据气象资料显示,今年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到11月份日平均气温还在20℃以上。菌棒越过炎热的夏季后,抗性已下降,再遇秋天的持续高温,容易引发烂棒。此外,菇农接种期过早、菇棚环境等也是引发香菇菌棒“烂棒”的因素之一。
专家建议菇农明年调整品种,使用2005年通过省级品种认定的“庆科20”香菇品种,这是一个干菇、鲜菇、花菇并举的新品种,也是目前最具推广应用潜力的高产高抗新品种。 责任编辑:suokaini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