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3-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日,在四川省兴文县大坝镇仁合村周晓种植的双孢白蘑菇大棚内,一筐筐刚采摘的菇了飘着诱人的清香,在菇农们的欢声笑语中装车运往加工厂。来自太平镇15个村的支书和村长们现场参观了采摘经过,并听取了种植要领介绍,他们被这一助农增收项目所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根据村情试种后予以推广。
双孢白蘑菇,在国际市场素有“植物肉”的美称,因其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在欧美市场一斤鲜菇能卖七、八美元。该产业自去年在该县大河苗族乡试种成功后,深受农户欢迎。由于具有投入小、见效快、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在房前屋后均可栽种,使该项目具有大面积推广的优势。加之兴文独特的立体气候和自然资源,与我国北方种植高峰期相错两个月左右,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白,有利于产品的大量出口。如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大棚栽种,1亩田地可产菇8000至10000斤以上,除去菌种、农药、化肥、农膜等投入,菇农1亩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
今年,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下,把该产业作为助农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并在大河、新坝、太平、莲花、晏阳等十多个乡镇得到迅速推广。据业主熊永平介绍,在去年200亩的基础上,今年,公司新发展种植面积2200亩,全部采取“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订单农业。凡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乡镇、村组,由公司出资修建盐渍车间,设立专门的收购点,方便菇农适时采摘,及时交菇,实现效益最大化。预计,仅此一项投资将在100万元以上。对种植规模在200以上的乡镇,便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推选出信誉好、威信高、带动力强的种植能手任会长,代表农户利益与公司签订相关合同。根据种植规模和统计情况,今年将在全县成立16个专合组织。
在总结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石海菌业公司将依照订单统一垫资制种,减少前期投入的盲目性。菇农在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上只象征性的交一点钱,余下部分则在菇子的销售款中扣除。在管理和服务上,公司为重点乡镇配置了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驻村指导;并以合作社为单元,分时段对菇农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菇农的种植水平。据悉,就目前已落实的种植面积和技术力量看,该县全年将产鲜菇1500万斤以上,助农增收近2000万元。责任编辑:suokaini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