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突破性研究:暗褐脉柄牛肝菌T2T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揭秘“黑牛肝菌”人工栽培之谜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功完成了暗褐脉柄牛肝菌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测序。这是该物种全球首次公布染色体级别的单倍型基因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真菌学权威期刊 IMA Fungus(中科院1区,IF 6.2)。
    暗褐脉柄牛肝菌,俗称“黑牛肝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海南等地的野生食用菌。它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市场上备受欢迎的高山美味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目前唯一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的牛肝菌,中国和泰国已成功开发出其仿生栽培和工厂化技术,实现了商业化生产。
     
    研究发现:
    1.两个“基因组版本”不一样
    我们从同一朵蘑菇中分离出两个单核菌株(PP78 和 PP85),发现它们的基因组大小不同(约差1.17 Mb),结构也有差异。这说明即使是同一株蘑菇,其内部也存在遗传多样性。
    2.“跳跃基因”推动变异
    研究发现,一种叫作“转座子”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像是基因组里的“跳跃基因”)在推动基因变异中起关键作用。它们插入了不同位置,导致基因结构变化,甚至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能力。
    3.既能共生,又能独立生长
    传统认为牛肝菌必须与树木根系共生才能生长,但暗褐脉柄牛肝菌显示出了“双重技能”:
    ✅ 能与植物共生(外生菌根特性)
    ✅ 也能在无宿主条件下独立生长(腐生潜力)
    基因组分析发现,它既保留了共生真菌的特征,又具备了一些腐生真菌的基因装备(如某些糖苷水解酶和糖转运蛋白基因),这说明它在进化中逐渐适应了更灵活的营养方式。
    4.具备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潜力
    该菌基因组中含有多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可能具备合成抗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为后续开发功能性食品或药物提供了基础。
     
    研究价值:
    为人工栽培提供分子指导:理解了其腐生潜力,可优化培养基配方,提高产量;
    助力品种改良:基因标记,可筛选优良菌株,培育抗病、高产新品种;
    为其他野生菌驯化提供参考:比如松露、松茸等难以栽培的珍稀菌类,也有了研究范本;
    拓展真菌进化认知:转座子驱动的变异机制,为理解真菌适应性进化提供了新视角。
     
    未来,云南菌视界将继续深入挖掘暗褐脉柄牛肝菌的功能基因,结合多组学技术和遗传操作手段,进一步优化其栽培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让这一“黑牛肝菌”更好地走向餐桌、服务健康。(来源:菌视界)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桑黄人工栽培技术规程》获批为省级地方标准

    《重庆市桑黄人工栽培技术规程》获批为省级地方标准

    近日,《重庆市桑黄人工栽培技术规程》正式获重庆市市场...

    2025-07-28 13:50:43

    福建古田成功引种花脸香蘑,填补紫色食用菌人工栽培空白

    福建古田成功引种花脸香蘑,填补紫色食用菌人工栽培空白

    近日,福建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历经技术攻关,成功实...

    2025-07-15 10:12:32

    我国约1000种食用菌,可人工栽培的近百种

    我国“好蘑菇”和“毒蘑菇”的整体数量、分布、用途、生...

    2025-06-10 10:18:41

    中华腐生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成功转化

    中华腐生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成功转化

    近日,西双版纳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云南省热带作...

    2025-05-28 10:37:18

    哈尔滨市农科院人工栽培“哈桑1号”首获成功

    哈尔滨市农科院人工栽培“哈桑1号”首获成功

    近日,经过黑龙江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不断探索与...

    2024-10-24 09:06:07

    中华腐生牛肝菌| 第二种可人工栽培的牛肝菌

    中华腐生牛肝菌(Buchwaldoboletus xylophilus),又名香妃...

    2024-09-30 10:13:53

    上海奉贤:致力于推广野生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术

    上海奉贤:致力于推广野生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术

    随着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从传统走向现代,这小小的食用菌...

    2024-06-17 14:10:20

    填补国内空白,云南实现竹根菌人工栽培

    填补国内空白,云南实现竹根菌人工栽培

    近日,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蔡志英及其团队通...

    2024-06-17 09:50:38

    食用菌新品种朱红栓菌,在国内实现人工栽培

    食用菌新品种朱红栓菌,在国内实现人工栽培

    日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刘俊杰研究员带领专家团...

    2023-07-11 09:31:21

    石墨烯大棚人工栽培羊肚菌成功

    石墨烯大棚人工栽培羊肚菌成功

    新疆玛纳斯上二工村一座座石墨烯大棚内春意盎然,在技术...

    2023-03-29 10:20:38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