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多年科研攻关,让被称为“森林黄金”的桑黄和“素中之荤”的大球盖菇等珍品菌菇,“走”进寻常百姓家。
“森林黄金”实现人工规模化栽培
桑黄,是一种珍稀药用真菌。野生桑黄对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通常生长在20年以上的老桑树根部,而且,生长周期长达数年,被誉为“森林黄金”。但野生桑黄生长周期长、成形的野生子实体稀少,面临资源稀缺、市场供需矛盾大等问题。如何破题?
2012年以来,杭州市农科院开展野生桑黄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成功集成“桑黄菌种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攻克了原基形成难、菌丝生长慢等技术瓶颈,将菌包成品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大幅缩短生长周期,实现规模化生产。
2023年,杭州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桑黄新品种“杭黄2016”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其子实体生长快、成菇率高、丰产性好,2025年被列入杭州市十大特色品种。目前,该品种已在浙江康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工厂化生产,产品在浙江省中医院及多家老字号药店销售。
“菌中之王”成为市民餐桌“新宠”
大球盖菇,俗称赤松茸,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享有“素中之荤”“菌中之王”的美誉,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杭州市农科院以福建品种“明大128”为亲本,历经多年攻关,于2023年育成新品种“球盖菇18号”,其子实体粗壮、出菇整齐、营养丰富,且克服了菌柄易中空的缺点,适应工厂化周年生产。
目前,“球盖菇18号”已在浙江、江苏、四川等地推广30多万平方米,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和市民“菜篮子”的健康新选择。
未来,杭州市农科院将继续深化珍稀食用菌的选育应用,推动杭州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百姓生活。(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