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助县南门峡林场依托林草科技推广项目开展的高寒林区野生菌种植项目取得阶段成效,在高海拔、低气温的高寒南门峡林区退耕还林地开展的大球盖菇露天试验已陆续出菇,这也标志着该品种在高寒露天环境下的种植可行性得到成功验证。南门峡林场负责人介绍,这是互助县首次尝试在林间种植大球盖菇,目前长势不错,林下试种初见成效。
据介绍,此次试验种植面临高寒、昼夜温差大、生长期短等多重自然挑战。在项目实施中,互助县南门峡林场通过优化菌种选育、调整播种时序、采用本地化覆盖保温等技术,在不依赖温室大棚的露天条件下,实现了大球盖菇的稳定生长,同时探索出“高寒林区生态保护+食用菌种植”的绿色发展路径,为提升当地林地经济价值提供了新方向。
为破解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瓶颈,互助县南门峡林场特邀青海师范大学食用菌栽培与林业生态领域专家朱锦福教授和局党组成员、正高级工程师赵昌宏深入高寒林区试验基地开展了现场指导,实地考察菌菇生长环境、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专家对试验过程中突破的低温适应性种植技术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针对林区种植的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采收后保鲜储存等关键环节提出专业建议,并围绕“如何优化技术模式以适配不同林区环境”“建立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等核心问题,与林场技术员展开深入交流,为下一步科技推广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大球盖菇林区试验种植的成功,不仅验证了该种植模式在互助县南门峡林区的可行性,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构建了“科研+实践”的创新平台,为后续开展规模化、标准化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对推动互助县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