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漳州蘑菇产业亟待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发布时间:2006-04-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漳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2005年,辖区共出口蘑菇罐头8507批,20.6万吨,货值16458.5万美元,占全国同类罐头出口总量的八成以上,达近十年来的最高峰。

      漳州是我国蘑菇罐头的主产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漳州就出现年产超万吨的罐头厂和一批出口厂家,水仙花牌的水果蔬菜系列产品在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90年代,漳州的罐头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及相对健全的产业配套集群打入欧美市场。“漳州蘑菇罐头出口已经连续三年保持8%到10%的增长,但从今年头两个月的产量来看,呈现下降趋势。”漳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罐检科张国荣告诉记者,这次下滑虽然从表面上看,主要原因是今年温差变化大,蘑菇减产,菇价急升,但也暴露出蘑菇罐头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脆弱特质。庞大的出口量之下究竟掩藏了多少危机和潜力,蘑菇罐头从农业到工业这一漫长产业链能否有一个良性循环等等,皆待考量。  

      基地建设要破题

      据漳州市罐头食品商会统计,今年漳州蘑菇原料价格上涨近50%,种植面积下降20%,然而众多蘑菇厂商对此有心无力,“因为原料不在自己手里”。商会秘书长汤笃源告诉记者,由于风险大,投入多,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只能依靠向挂钩农户收购原料。而目前漳州还没有成规模的蘑菇种植大户,农民只是利用农闲种蘑菇,企业和农户之间一般没有签订正式的协议。因此,漳州的蘑菇种植还是随行就市,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市场价格好,生产就增加,结果产品过剩,丰产不丰收;生产减少,价格上扬,又令企业不堪重负。

      菇价的大起大落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加上这两年漳州经济由农业向工业化转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本地蘑菇原料减少,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企业被迫携技术、资金、人才到西、北部收购原料或办厂。这在无形中促进西、北部地区蘑菇罐头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四川种菇业的快速恢复,已对漳州蘑菇罐头业产生巨大冲击。何况,还有马蹄、芦笋罐头没落的前车之鉴。

      此外,作为源头的蘑菇种植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在产品质量上很难把握,种种负面影响随着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不断加高而日益凸显。许多菇农受利益驱动让蘑菇实体生长过大,导致碎菇罐头大量增加,农残更是多年无法根治的顽疾。日本是漳州蘑菇罐头的主要出口地之一,今年5月29日,其《肯定列表制度》将正式生效,《制度》对797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总计53862个残留限量标准,条件相当严格。如何在产业链的端首把好关是对漳州蘑菇罐头产业的巨大考验。

        无序竞争当整治

      “除了技术壁垒,漳州蘑菇罐头出口还有一只拦路虎,就是国外的贸易保护。”汤笃源颇感无奈,虽然漳州蘑菇罐头的品质已经得到国际上认同,但95%的罐头企业仍是以贴牌加工为主,货值很低。一吨蘑菇罐头8000元,利润不过区区200元。这几年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蘑菇罐头已分别采取征收反倾销税和试行关税配额限制措施,去年澳大利亚也开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现在漳州除了中国工业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旗下裕兴等极个别的企业打赢反倾销官司,其余仍受到反倾销制裁,因为“高达100万美元的律师费不是谁都出得起的”。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又不贴近市场,成本的涨价因素就很难向下传递。今年菇价达到十年来的顶峰,空罐材料价格上涨近30%,但蘑菇罐头的出口价上浮却不大。与之相对应的是,本土企业的无序竞争反而给国外进货商提供了货比三家的压价空间。一些企业希望薄利多销的初衷已经蜕变成为片面抢订单,报低价,更有甚者采用次级材料来降低成本,严重搅乱市场。产品价格背离价值,不但企业丧失发展后劲,还会招致国外的强烈抵制和报复,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杀伤力。“产前抢订单、产中争原料、产后抛库存”,这是漳州蘑菇罐头行业深陷其中的怪圈。

      国内市场不能丢

      “尽管蘑菇罐头的出口市场看似已近饱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漳州大多数厂家还是停留在简单卖原料的粗加工状态,品种少,市场单一,缺少自主品牌。”漳州市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辛锡龙指出,一旦原有市场受阻或有所变化,极容易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因此,要开拓市场首先可以从产品深加工入手,提高附加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绕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而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树立品牌是最根本的道路。

      此外,国内市场蕴藏着相当大的潜力尚待挖掘。据统计,近两年,美国的年人均消费罐头达到90公斤,西欧50公斤,日本23公斤,而中国的年人均消费还不到1公斤。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以方便美味安全为特征的罐头食品必将离国人的餐桌越来越近。而且国内市场门槛相对较低,成本较少,漳州蘑菇罐头当还有一番天地可作为。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