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菌业强农 乡村振兴 我们一直在路上

    菌业强农 乡村振兴 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3第五届全国(嵩县)香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

    2023第五届全国(嵩县)香菇产业创新发...

    恶劣气候下食用菌防灾减灾措施

    恶劣气候下食用菌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蓬溪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胜利闭幕

    中国·蓬溪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

    野生蘑菇,防毒指南

    野生蘑菇,防毒指南

    大球盖菇——素中之荤

    大球盖菇——素中之荤

    丽水香菇与资源消长实现了双赢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丽水香菇与资源消长实现了双赢      

    贾亚妮               张海华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局

     

       浙江丽水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1986年国家星火项目“代料香菇露地栽培技术”在丽水实施推广以来,香菇生产有了迅猛发展。近几年的年栽培量都在4~5亿袋,约占全国栽培量的30%~40%。香菇总产值都在13~17亿元左右,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香菇是丽水市农产品中最具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香菇产业是丽水市农业产业中在国内外知名度最高,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比重和发展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农业传统、特色和支柱产业。也是丽水市较多山区农民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由于代料香菇生产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必须消耗森林资源,从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市并举”战略方针指导下,如何正确认识和研究香菇生产,合理、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生产与保护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社会、经济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态课题。近年来,我市通过控制香菇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一菇向多菇、木腐向草腐菌的发展;走外向型发展菇业的路子;营造菇木速生林,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等措施,实现了森林资源的“长大于消”。据浙江省林勘院对我市森林资源的最新监测表明,2004年全市森林蓄积量为4510.22万m3,比1999年增加了699.69万m3,增长了18.36%,其中阔叶林蓄积922万m3,比1999年增加了133万m3,增长了16.9%。国家环保总局3月上旬宣布,在第一次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中,浙江省庆元县、景宁县、龙泉市、泰顺县、云和县五个县(市)名列全国前10位,其中庆元县位居第一,景宁、龙泉、泰顺、云和分列第五、第八、第九、第十。浙江的五个县市中有四个在丽水市,而且龙庆景还是香菇发源地和主产区。实现了香菇生产与生态保护双赢的良好态势。

           一、香菇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在没有发展香菇生产之前,山区农民大都是靠卖木材来获得收益。自从发展了代料香菇,杂木的价值就增加了近10倍,山区农民视杂木为宝,再也舍不得用杂木当柴火和烧炭,都改用了液化气、沼气。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阔叶林资源的意识明显增强。到“九五”期间杂木用于薪炭的现象已基本消失,全市每年减少薪柴消耗50万m3以上。据丽水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的统计,我市农村目前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比1999年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平原地区的菇农,如缙云县的新建、舒红镇基本都用废菌棒作灭菌的燃料。这不仅能减缓阔叶林资源的消耗量,而且能起到净化环境,有效保护生态的作用。

           现有不少地方的菇农充分利用木制品加工厂的下脚料刨花、边角料粉碎后生产香菇。云和县有500多家玩具企业,年产边角料、木屑4万吨以上,80%以上被菇农用于种植香菇、木耳。按4吨木屑折一立方米计,全县每年至少少砍了8000立方米木材,同时节约成本开支而多挣300多万元。最近,我们到了缙云县的新建、舒红镇访问了20多户菇农,调查表明他们生产香菇的木屑95%是从邻县永康、武义运进,其中木制加工厂的下脚料就占了85%。下脚料不但营养好,而且价格便宜。代料香菇发展的18年,是丽水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改善的18年。特别是最近10年,由于砍柴烧火、烧炭的减少使阔叶林有了较大的恢复,面积和生长量明显增加。

           二、调整产业结构,木腐菌向草腐菌转变

           当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对我们这一传统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加之香菇生产消耗大量森林资源,给生态保护带来一定压力,使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菇向多菇,木腐向草腐发展。把珍稀草腐菌产值提高到总产的20%以上,控制香菇生产规模,稳定在每年3亿袋左右。并且要加快新的替代资源的研究,充分利用我市极为广泛的农作物秸秆与香菇废弃培养料资源,进行再利用。这几年,全市各地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已有不少香菇废菌糠栽培草菇、杏鲍菇的成功例子。丽水市食用菌种类繁多,具有一定地域优势的草腐菌类达十余种,商品化生产菌类已从原来的不到十种增至二十余种,菇品种类丰富,且数量和质量全面提高。市科技局一个珍稀菇栽培开发项目,三年中4个品种就取得了2.6亿元产值的好效益。全市香菇产量的比例从1996年的98.7%下降到2002年的93.2%。

           调整菌业结构,扩大珍稀草腐菌类生产面积是今后方向和趋势。这些菌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显著而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使整个香菇产业持继、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应积极扩大珍稀菌类生产面积,提高草腐菌类的生产比重,把发展珍稀菌类作为全市食用菌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三、充分利用外地资源,走外向型香菇发展的路子

           举家外迁菇棚为家,赴外地开发香菇生产是我市莲都等地的重要特色,既充分利用了我们的技术优势和特有的“香菇精神”,又利用了他地的资源优势,开拓全国各地的鲜菇市场。去获取全国各地鲜菇市场开发的“第一桶金”,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外出开发必需具备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资金实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辛的精神,并且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确保竞争优势。2004年莲都区赴外开发的有3000多户菇农,生产规模达5500多万袋,辐射到全国二十省(市)二百多个县(市),创产值近2.2亿元。

           四、营造菇木速生林、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为了减少香菇生产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市政府于2001年2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意见》,各地按照通知要求,控制香菇生产规模,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开发资源节约型黑木耳、草菇、金针菇等草腐性食用菌和高效益的姬松茸、灰树花、鸡腿菇等珍稀食用菌,并通过建立原料林基地,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我市从1995年开始了菇木林建设,市林科所会同庆元县林业局就菇木林速生树种开展了专题研究,筛选了一批适合我市生产的速生优质树种运用于生产。到2000年止,全市已建设菇木林基地89万亩。

           封山育林简便易行、投资省、见效快、收益大,是搞好山区绿化,根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性措施。实践充分证明,封山育林不仅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而且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发展山区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4年全市封山育林面积500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00万亩,国家投资3000万元。

    由于充分注意了香菇规模适度生产,我市出现了主要菇区在香菇产业化形成过程中,阔叶林面积、蓄积呈正增长的情况,但以幼林为多。如龙泉市阔叶林面积和蓄积从1999年的72.30万亩、230.01万m3,增至2004年的100.18万亩、358.77万m3。五年间面积增长了38.57%,蓄积增长了55.30%。缙云县全市阔叶林最少的县,1999年阔叶林面积和蓄积为2.69万亩、4.17万m3,增至2004年的8.37万亩、4.6万m3,面积增长了210.7%,蓄积增长了10.27%,而该县香菇用杂木每年就需5万m3。

           五、香菇生产与生态保护实现了双赢

           香菇与森林矛盾的争论,早已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针对当时“砍树种香菇是杀鸡取蛋”和“将树根也挖了种银耳”两种指责,原林业部及国家科委分别于1986年秋和1987年夏,组织了专题研讨和调研论证,结论十分明确:“这是对森林的合理利用。”日本、韩国在香菇发展初期也出现过类似争论,但50多年的实践证明,他们的香菇主产区,如日本九州的大分、熊本,韩国的济州岛等,森林蓄积、林相、林种都趋增长和改良,不少地方已成为旅游区,原因是以香菇致富的农民会回报以一个碧绿的青山。

           庆元县香菇历经20年的大发展,许多人担心其森林不堪承受。不久前举办的中国香菇文化节上,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观点,足可打消人们的顾虑。1995年后,庆元县年均栽培量1亿袋左右,阔叶林蓄积从1997年的147万立方米,增至2003年148.8万立方米,增长1.2%。实践证明,只要合理、有序、适度利用生态资源,香菇生产就可以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香菇对森林生态的影响是有限的和有条件的。砍伐菇木后不会引起森林不可逆转恶化,更不会导致恶性生态灾难的发生。由于栽培香菇对树种及材径的要求,砍伐大多为5厘米以下,尤其是3厘米以下的杂木居多,这种方法砍伐后萌芽更新更快,不会对林相及土壤造成很大的损害和影响,且其有限的影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只要适度的香菇生产规模,消耗利用资源的总量低于森林蓄积量的增长,同时采取必要的林业技术、保护措施,那么代料香菇生产就可以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香菇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