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平泉县食用菌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为承德市所辖,全县总人口46万人,辖7镇12乡,全县面积3308平方公里。平泉县是农业大县,山场广阔,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占52%,自古农业有四宝,即杏仁、蘑菇、山枣仁、树籽。县内拥有产蘑松树林100多万亩,其中原始森林11.6万亩,有植物1700多种,上百种野生菌类,松蘑、肉蘑、牛肝菌、鸡油菌、大腿蘑、珊瑚菌等各类野生菌年产5000多吨,号称全国“蘑菇之最”,有“蘑菇之乡”的美誉,民间流传着许多以菇为食、与蘑菇有关的故事,人们很早就有采集野生蘑菇的习俗,平泉人民与蘑菇有着很深的渊源。

        一、起步阶段

        随着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成功,平泉县农民也尝试着进行黑木耳木段栽培,到六七十年代开始有袋式黑木耳和袋料平菇栽培。八十年代县农科所规模引进试验生产姬菇,获得成功后向全县推广,从此食用菌生产在平泉县真正安家落户,开始起步。正当农科所技术人员准备带领群众大干时,却遇到了市场疲软的影响,姬菇销路不畅。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没有气馁,认真地进行市场调查,及时调整了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及当地的资源、气候情况先后成功引进了辽宁滑子菇品种和栽培技术,日本仿野生灵芝菌种及生产技术,金针菇等新品种,并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新技术进行改善、提高,使之成为平泉县独具特色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由1991年的24户到1992年的235户,1993年350户,发展到1995年全县10个乡镇,50个村,4000农户生产滑子菇、平菇、灵芝、黑木耳等各类食用菌3250吨,创产值2100万元。涌现出柳溪、七家岱、茅兰沟等专业乡镇和烧锅营子、马架子、薛杖子等依靠食用菌脱贫致富的一大批典型村。

        二、发展阶段

        1995年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平泉县食用菌发展步伐,10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18个乡镇主要领导、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浙江省庆元县考察学习,通过学习、比较,增强了平泉县发展食用菌的信心和决心,将食用菌作为立县产业来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规划,出台了《平泉县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并在原食用菌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了“平泉县食用菌总公司”,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提出“南有庆元,北有平泉,立足平泉学庆元,菌业产值超亿元”的口号,作出了“在不放松滑子菇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香菇生产,带动其它食用菌生产”的总体要求。香菇的引进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到1998年全县食用菌生产已发展到15个乡镇,100个村,10000户,年栽培食用菌1000万盘(袋),年产量近万吨,产值8000万元,建立了以食用菌总公司、绿源公司、润隆公司为主,外贸、县社、蔬菜购销站为辅的生产、经营、加工、销售专业公司。产品通过保鲜、速冻、盐渍、烘干加工后,大部分出口,年直接创汇500万美元,位居全市领先地位。为了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2000年县政府决定农业局专门成立了食用菌办公室,配备了人员,负责全县的食用菌产业协调、指导和系列化服务,提出了草、木腐菌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的口号。并先后出台了减半征收特产税,项目资金扶持,建棚资金补贴,无偿提供机械设备,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产业化建设项目”,“科技扶贫试点项目”等争取资金扶持2000多万元,资金的注入,推动了食用菌产业跨跃式发展。到2002年全县2万农户生产各类食用菌3000万盘(袋),产量3万吨,产值3亿元,成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

        三、壮大阶段

        为进一步推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条,2003~2004年县四个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福建、浙江、广东、河南、山东等全国先进食用菌产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查找不足,开扩视野的同时,增强了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召开多次研讨会,提出了新的产业发展思路: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工程,坚定、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坚持“质量立菌,科技兴菌,龙头强菌,市场活菌”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用食用菌产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环境生态化,从而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并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专门成立了县乡食用菌办公室,完善了县、乡、村食用菌协会及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建立了完整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再次掀起了食用菌生产的热潮。2004年全县生产各类食用菌6000万盘(袋),比2002年翻了一番,生产户数4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0%,年产量6万吨,产值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4.1%,农民年增收3亿元,人均增收1250元,成为平泉县最具优势和特色、农民从中受益最多的立县主导产业。这一阶段,主栽品种发展到香菇、滑子菇、黑木耳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标准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发展到3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4万吨,打造了“森源”、“润隆”、“乾岁”、“三棵树”四个知名品牌,建成了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食用菌生产链条进一步延长。平泉县已成为华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并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即努力打造“两个知名”,创建“四个中心”,实现“一个综合目标”,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全国知名产业,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打造成全国知名市场;把平泉打造成周边及华北地区食用菌菌种供应中心,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的集散中心,食用菌生产技术和人才的输出中心,食用菌价格和信息的形成中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入全国食用菌产业十强县。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