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记食用菌栽培的学院派

    发布时间:2008-05-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种蘑菇是个新鲜的副业。由于没有经验,缺少食用菌技术专家做后盾,农户就很难放胆尝试。孔繁建和何玉宁两位大学毕业生,一年四季专心研究食用菌,为广大种菇户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咨询。有他们两位科技协调员引导,大伙儿好放心向致富路上奔。

      林地菌推广人孔繁建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这是北京绿兴特食用菌合作社社长孔繁建的格言。198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昌平分校蔬菜专业后,他就职于顺义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任副主任、农艺师。抱着“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的心态,他兢兢业业地在顺义推广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

      林地食用菌栽培就是把已经发好菌丝的菌棒(料)堆放在林间空地里进行仿野生式生产。

      近年来,随着人工造林规模不断扩大,林间空地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林木幼龄期空间可以种植农作物,但随着人工林逐年生长,已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林地栽培食用菌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具有生态效益的林间高效利用模式。

      当时有些农户不知道如何发展搞林地食用菌栽培,也不知道种什么品种,孔繁建就根据市场情况和技术现状,帮助他们制定技术方案,安排品种。有菌棒生产能力的进行技术指导,无菌棒生产能力的帮他们协调菌棒生产厂家,都及时的进行了生产。

      林地食用菌栽培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讲是个新鲜事物,大多都没有接触过。孔繁建指导农户选地、整地、搭架子、排筒。抓住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他单位的电话、家里的电话、手机都成了热线,随时随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电话中不能解决的,就直接下地里,面对面指导。产品出来后农户掩饰不住的欣喜,但是怎么卖?怎么和市场对接呢?大多农户终年劳作,根本就没有到市场上卖过产品,孔繁建主动帮他们联系销售商、经纪人,所有的产品都顺利的卖了出去,没有出现烂在地里的现象。

      通过努力,2007年顺义区共计发展林地食用菌400亩,近百户从事林地食用菌生产,品种有香菇、平菇、木耳、灵芝、鸡腿菇、白灵菇、杏鲍菇等,经济效益显著。其中后沙峪镇林业站栽培香菇菌棒7万棒,出菇10万斤,销售收入24万元,扣除菌棒成本14万元、菌棚给水折旧1万元、水电费1万元,获利8万元,每亩效益8000元。孔繁建说:“我的目标是助农、富农、乐农、便农,进一步推广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为建设顺义新农村出把力。”

      白灵菇行家何玉宁

      何玉宁是种白灵菇的专家,自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工作。由于她在选育白灵菇高产品种、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上的突破,带来显著的效益,她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食(药)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

      “食用菌的生产是奇妙的,同一种方式生产,永远没有很一致的结果,还有很多课题等我们去脚踏实地的工作、研究。”身为科技协调员的何玉宁,志在积极探索新技术,带动农民致富。多年的经验,让她掌握了白灵菇周年生产的技术。她深入一线,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积极做好菌棒生产和鲜品种植的技术指导工作,使菌棒年产量达到500万棒左右,公司从原来的季节性生产,进步为智能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公司被通州农委评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在她牵头成立的标准化生产小组,强化管理,建立各种标准,建立了从上到下,层层的岗位责任制,从制度建设抓起,生产质量有很大提高,提高了菌棒成品率、鲜品菇的商品率。

      她在公司举办“第一届白灵菇栽培技术培训班”,担任主要培训老师,通过这次培训,带动了河南、河北等几个省的贫困乡县种植白灵菇,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现在河北蓟县也有她们扶持的基地,她还多次被邀请到乡镇去技术指导与培训。

      她多次为乡镇做“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讲座”,给当地农户讲平菇、杨树菇等大众品种的种植方法,介绍食用菌的发展史,让农户了解食用菌,对种植食用菌有信心,逐步带动农户种植食用菌。在通州区马驹桥镇领导的协调、帮助下,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一直积极带动农户种植各种食用菌,提高农民收入,她一直在生产一线负责农户技术指导工作。

      她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总结经验,多次发表论文。《蔬菜》农学报第159期上,她与北京食用菌协会陈文良会长共同发表了《不同栽培期对白灵侧耳产量影响的研究》。她还在《北京食用菌信息》发表《白灵菇标准化生产》《北京周边种植杨树菇越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文章。

    编辑:皮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