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近几年,江西省安福县菇农把依托科学技术,改革生产方式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菇农们通过引进先进机械加工和袋装香菇营养基料,科学种植大棚香菇,将传统的香菇生产由山上向山下发展。既不断改善了菇农种菇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经济、社会、环保“三大”效益,为保护和发展传统香菇种植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福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森林资源丰富,利用各种繁多的阔叶树资源种植香菇在该县有较长的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些外地菇农就看好安福丰富的阔叶树资源种植香菇。每年冬天,一些福建、浙江等地的菇农纷纷前来联系放菇,他们在深山搭棚而居,选枫树、苦栗树、青栎等阔叶树种,伐倒锯成段木,用斧在木上种植香菇菌种,用柴草盖掩,保持阴湿,防止日晒,过一定时间,用斧背敲击段木催菇。树倒三年,开始发菇,采菇期约4至5年。每年清明后收菇完毕,菇农便返家务农,也有的菇农世居深山,菇期放菇,平时种地,当地人称他们为“香菇客”。
为了发展香菇生产,上世纪 60年代末,该县将这些定居在钱山、洋溪、严田、泰山等深山区从事香菇生产的种菇户组成香菇厂,香菇厂以生产队的形式,在分配一定稻田耕种的基础上,以产香菇等菌菇为主,自主生产,统一销售管理,其中1968年生产香菇达1万公斤,香菇成了该县主要外贸产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室内瓶栽香菇种植法引进及菇木资源减少,该县一些菇农又把眼光瞄向湖南、贵州等省山区,采取买山租树等方式生产香菇,但由于买山成本高,加上离家路途遥远,生活条件差,以及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相继制定出台,林业部门对阔叶树进行了限额采伐保护,该县菇农们逐渐以种田及种植经济作物为主,香菇生产成为一项副业。由于菇农收入不高,生活水平低,不少人都改行,香菇产业受到一定冲击,陷入低谷。如何继续保护和发展传统香菇产业,使香菇生产走出困境,成了该县有关部门思考的课题。该县林业、科技、扶贫开发等部门先后组织人员到浙江、福建等产菇省考察,菇农们也与外地种菇户取得联系,得知在浙江省的一些产菇县已推广应用种菇新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机械将林业生产中阔叶树采伐剩余物或幼林抚育时砍伐的小杂木加工成碎粒,袋装营养料,配种菇菌,在房前屋后建立大棚生产香菇。这种技术的应用,既解决了菇木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实现了废物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还改善了菇农种菇环境,提高了香菇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促进了传统香菇生产方式向现代香菇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了科学种菇成果的转化,保障了香菇生产延续发展。
如今,在该县有300多名菇农在家门口从事香菇生产,他们利用林木采伐、加工剩余物为香菇生产营养基料生产香菇,并利用便捷的通信、交通工具将香菇销售到江西吉安、萍乡及广东等市场,香菇生产实现了定单化生产,菇农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该县洋溪镇田里村菇农周仁生介绍,他在家门口建了一个面积1亩的香菇大棚,种植7000袋香菇,年均收入可达1万多元,同时还兼顾了农业生产。在该县洋溪、严田等地有100多户种菇,每公斤新鲜香菇卖到10元,香菇不出棚就被销售一空。谈及安福香菇生产,菇农们认识到只有依托科技改进生产方式,与时俱进,壮大种菇产业经济才有希望。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