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虽已立秋,但依然酷热难当,记者17日在江苏省丹阳市练湖一方水稻田头看到,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正在烈日下悉心指导农户加强秋粮中期管理。练湖农业科的朱俊辉告诉记者:“管委会的农科人员对40多个种田大户经常进行跟踪服务,入户的科技指导员还和他们每人签订了科技入户的协议,农科人员下村到田头比以前更勤了。”与农业科技示范户签订协议,是丹阳市今年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协议被群众称为“师徒合同”,主要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聘请的科技入户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签订。根据协议规定,作为“师傅”的科技指导员主要负责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全年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新机具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全年将达5次以上。作为“徒弟”的科技示范户,除了按照要求积极参加科技培训掌握新技术外,还要向周边农户传授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以带动20户农户增收。据悉,今年我市科技入户主要在稻麦、畜牧和食用菌三大产业中进行,全市共确定科技示范户2000户。
农科人员跟示范农户挂钩后,由于实行的是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示范辐射带动能力由此得到提升。延陵镇汤巷村种粮大户马金刚种了180亩水稻,今年以来,他为农资价格高涨,造成种田成本大幅上升而发愁。市农科专家和技术指导员登门手把手地向他传授配方施肥等节本增产技术后,老马积极推行了机插秧,并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村里不少农民也纷纷效仿,改变了盲目施肥的习惯。马金刚说,今年他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一项,每亩就可节本10多元。市食用菌科技入户专家组和指导员与全市500户食用菌科技示范户签订“师徒合同”后,不仅让身边的市食用菌协会的“土专家”讲解草菇栽培技术,还邀请省里的专家前来授课,提高他们种菇科技含量。
据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入户协议的签订,有利于农科人员及时了解农户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为形成农业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农林部门还将每次科技入户的情况交由科技示范户进行测评。此实绩将与市、镇科技入户的技术人员的奖金挂钩,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农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的到位率。
与农业科技示范户签订协议,是丹阳市今年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协议被群众称为“师徒合同”,主要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聘请的科技入户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签订。根据协议规定,作为“师傅”的科技指导员主要负责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全年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新机具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全年将达5次以上。作为“徒弟”的科技示范户,除了按照要求积极参加科技培训掌握新技术外,还要向周边农户传授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以带动20户农户增收。据悉,今年我市科技入户主要在稻麦、畜牧和食用菌三大产业中进行,全市共确定科技示范户2000户。
农科人员跟示范农户挂钩后,由于实行的是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示范辐射带动能力由此得到提升。延陵镇汤巷村种粮大户马金刚种了180亩水稻,今年以来,他为农资价格高涨,造成种田成本大幅上升而发愁。市农科专家和技术指导员登门手把手地向他传授配方施肥等节本增产技术后,老马积极推行了机插秧,并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村里不少农民也纷纷效仿,改变了盲目施肥的习惯。马金刚说,今年他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一项,每亩就可节本10多元。市食用菌科技入户专家组和指导员与全市500户食用菌科技示范户签订“师徒合同”后,不仅让身边的市食用菌协会的“土专家”讲解草菇栽培技术,还邀请省里的专家前来授课,提高他们种菇科技含量。
据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入户协议的签订,有利于农科人员及时了解农户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为形成农业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农林部门还将每次科技入户的情况交由科技示范户进行测评。此实绩将与市、镇科技入户的技术人员的奖金挂钩,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农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的到位率。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