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秸秆上长出“致富菇”
——贵州省息烽县西山乡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产业小记
本网讯:利用果树剪截枝、玉米芯、各类农作物秸秆栽种食用菌,利用农作物秸秆、树枝加工制作木炭。今年,贵州省息烽县西山乡把目光瞄向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首批鲜菇11月就可上市。
传统的食用菌栽培主要通过在成材原木上加入菌原种,使之发育出菌丝,继而长成食用菌。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且产生的腐质木无法进行再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今年年初,息烽县引进技术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食用菌生产。采用“以草代木”方式栽培食用菌,即利用当地丰富的果树剪截枝、玉米芯、各类农作物秸秆制成菌包生产食用菌,而生产后的废弃菌包粉碎后既可直接进入田间作为肥料,也可作为肉牛和生猪的基础性饲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其运作模式为:由公司利用果树剪截枝、玉米芯、各类农作物秸秆等生产制作食用菌菌包,在公司建立的基地大棚中培育食用菌,周边农户也可领种,公司负责回收产品。目前,已投入资金280多万元,新建了3200平方米标准化大棚,购进了先进的智能化大棚温控设备,第一批食用菌一级种已经入棚上架,预计今年11月鲜菇即可上市销售。现在,周边十余名农户在公司打工,并先期领种400余套灵芝、猴头菇等食用菌菌包,现在已经长出了菌丝。与公司第一批产品一样,可在11月份上市销售。
灵芝、白灵菇、草菇、猴头菇等优质食用菌目前市场前景看好,同时栽培优质食用菌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农村快速致富项目,为将这个既环保又高效的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息烽县初步确定在西山乡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并在年内发展100户农民参与庭院型生产,确保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8月22日,该县农办举办了一期“以草代木”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西山乡的170多名群众听取了来自北京、福建等地的专家讲授菌种制作、基础管理、采摘包装等知识,同时,已经有百余户农民与公司达成种植协议。
不仅利用废弃物栽种食用菌,该县返乡创业农民罗德军、陈大根创办的利用农作物秸秆、树枝加工制作木炭项目也初显成效。该项目改变了传统生产木炭必须用实木烧制的做法,利用农作物秸秆、废弃木材、树枝等一切可燃物为原料,通过粉碎后压制成型,再进行高温干馏形成木炭,实现了节能环保和废物再利用目标,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反映良好,目前供不应求。据了解,一吨机制木炭价格为2400元至3000元,该项目现月产量为8吨至10吨,月可获利1.5万元。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