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9-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秸秆育菇、蘑菇卖钱、菇渣还田,在江苏南京市不少农村,一条以秸秆为起点的循环农业链正逐渐形成。秸秆育菇不但“消灭”了江苏高淳县所有稻草,而且还从周边地区“进口”
秸秆育菇育富贫困村
高淳县固城镇九龙村,一个地处苏皖交界丘陵山区的村庄,稻草、麦秆、油菜秆资源十分丰富。村民杨国财介绍说:“过去,那些秸秆可真是负担啊,没什么利用价值,只好一烧了之”。如今,老杨田里产的3万多斤稻草每年进账近6000元。老杨现在不无感慨:“现在谁还舍得烧啊?烧秸秆就是烧钱啊!”
烧秸秆问题也曾困扰固城镇。2000年,九龙村支书罗坤银等一群农村干部走南闯北,到外地考察如何把秸秆变废为宝。考察后,罗坤银动员全村集资建造了5个蘑菇生产大棚。
第二年,村干部带头每家贷款建起一个1万平方尺的蘑菇大棚。见村干部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村就冒出了50个蘑菇种植大棚。到今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展到300万平方尺。种菇前九龙村是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700元,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
高淳县农林局副局长王林贵介绍,原来一把火烧掉的稻草,2000年以来以百斤价格每年涨2块钱的速度一个劲地涨,今年最高已经涨到20元了。即使这样,全县4200个菇棚一年“吃掉”稻草10万吨,不但全部“消灭”了本地所有稻草,而且还要从周边的安徽等地“进口”30%的稻草。
蘑菇种植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引擎
8月酷暑天,固城镇花庙村菇农钱香保带着7个劳力挥汗如雨在腌制稻草,制作培养料,旁边堆放着整齐划一的草垄子。钱香保说,不光稻草能生钱,菇棚的下脚料也成了“宝贝疙瘩”,现在大家都将菌渣废料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和牲畜饲料,熟料的下脚料又成了返田肥地的肥料。由于自己种菇,钱香保家里1亩多旱地不但省下了200多元的化肥成本,而且用蘑菇下脚料这个有机肥作肥料,果树地里的桃子不但好吃,还很少生虫子,销路很好。看中这个独特的优势,镇江客商在固城镇栽种了2000多亩美国油桃,亩均效益3000多元。本地一家园艺公司老总试种了300多亩高档“日本梨”,一个梨就售价25元。蘑菇种植已成为当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引擎。
副县长黄亦武介绍说,在秸秆“饲养”下,食用菌已成为高淳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5.2万吨,总产值达2.2亿元。前不久,高淳还被评为蘑菇标准化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高淳县提供季节性劳动岗位2.5万多个,同时拉动了农村商贸、运输、流通等产业的发展,部分纯农户增收困难,求富无门的难题成功化解。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