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布好香菇产业“子” 走活一乡一业“棋”

    发布时间:2008-09-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有10个行政村,14,568口人,乡域面积3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608亩、森林面积240,038亩。近年来,红庙子乡立足实际,突破自然条件约束,发掘区位比较优势,把以冷棚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做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的首选项目,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推动了“一乡一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0,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6元。香菇总产值2,164.5万元,纯收入1,500万元,人均增收1,030元。

      一、创新观念、发掘比较优势,探索一乡一业发展思路红庙子乡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早晚温差较大、无霜期短,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多年来,当地形成了以人参、陆地香菇为主,其它中药材生产及养殖业为辅的产业格局。由于天然林禁伐政策的实施,山地参逐渐向平地转移,特别是地栽香菇浪费资源、容易感染、产出率低、效益较差,加上原材料紧张,当地山地参和地栽香菇为主导的产业开始逐渐萎缩,农民收入也开始逐年锐减。面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全面分析面临的问题和自身的优势,对现有产业认真分析、梳理,围绕市场需求,确定了以冷棚香菇为主的香菇产业作为全乡百姓的新的经济增收点。2005年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到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与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实施香菇新型种植模式研发项目,探索出适合本乡实际的冷棚坐袋香菇生产模式。通过试种喜获成功,每棚当年收益近两万元。2006年,全乡开始大面推广冷棚坐袋生产模式。到2007年,全乡发展棚菇643棚,百棚示范小区4个,地菇800亩。

      二、强化措施、一以贯之,全力推进香菇产业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思路确定后,红庙子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一条心一股劲,始终坚持既定发展战略不变,领导和工作力度不变,把冷棚坐袋香菇产业发展,做为富民工程全力推进。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建立了以乡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乡长为副组长,农业站、林业站、财政所为成员单位的香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以分管乡长为主任的香菇产业办公室。乡党委书记乡长负总责,分管乡长亲临一线指挥,农业站和林业站具体落实,乡财政所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责任制,每名领导包2个村,每村下派2名干部配合村干部抓好香菇产业发展工作。并把香菇基地建设和生产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做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全乡香菇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广大农民建棚积极性。在推进香菇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红庙子乡多次大规模组织干部群众到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并由农村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用成功的典型启发农民、带动农民、教育农民,通过拉着农民转,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农民参与和发展香菇产业的积极性。香菇的生产与开发,使农民冬闲变冬忙,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在棚内干活的人多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忙着挣钱的人多了,有力地促进了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推进香菇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强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帮助农民解决地块调整、资金筹措、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强基础建设。在可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乡财政每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解决集中连片棚区配水配电和棚区通路问题;2007年,全乡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水、电、冷棚、保鲜库、烘干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协调土地,无偿提供给菇农使用,修建香菇生产小区;统一安排林业采伐指标,为菇农解决建棚所需木材;统一协调资金,为菇农提供300—500元/棚的补贴;统一购买材料,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亲自采购菌袋、麦麸等香菇生产所需原材料,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菇农,并提供跟踪服务。实施奖励政策。村民每发展一棚冷棚香菇,奖励村干部10元,调协村干部发展香菇产业的积极性。提供技术指导。建立了由农业站技术人员和菇农技术骨干组成香菇生产技术服务团,走村进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面对面地指导菇农生产,极大提高了菇农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利用农闲时机,通过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东部山区特色产业培训等载体,聘请专业部门专家、学者、讲师到各村为菇农进行专业培训,解答菇农提出的问题,解除农户种菇的后顾之忧,确保香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全乡两年累计培训98人次,现场指导154次。培训后1人带1户,1户带多户,辐射全乡农民,达到家家都有技术能手,人人都会动手操作的目的。同时帮助菇农组建了食用菌专业协会,发展骨干会员50多户,带动全乡1000多个种植户,实行统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特别是在销售方面,协会联系引进北京、山东等地客商,在村上定点收购,为发展香菇这一主导产业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合理规划、科学运筹,努力实现香菇产业优化升级面对各地产业趋同,农产品相对过剩,绿色壁垒增加的严峻形势,积极推进香菇由规模扩张向既注重规模更注重提高产业层次、注重产品深加工和开拓市场转移。按照快发展、扩规模,注质量、建龙头、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大各项工作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香菇产业。    

      (一)继续扩充规模增总量。红庙乡香菇产业规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竞争优势,要紧紧咬住把红庙子建成辽东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的目标,确保年内落实棚菇2000棚,百棚示范小区15个,地菇1000亩。实现产值4500万元,纯收入3000万元,人均增收2142元。

      (二)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针对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和非绿莫入的实际,要把香菇安全质量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狠抓产品安全提档次。在具体工作中,加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认证力度,建立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香菇品牌,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强化基地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香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效应带动全乡及周边乡镇食用菌产业发展。

      (三)建龙头、拓市场、促营销。按照“建龙头、兴产业”的思路,围绕香菇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香菇产品深加工企业安家落户,建立“公司+农户”模式,切实带动农户发展生产、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已组建的食用菌专业协会功能,增强其服务、自律、代表和协调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组建香菇营销协会,鼓励协会组织在外设立营销网点,构建营销网络,培养农民推销员,带动广大农民闯市场、促营销,使香菇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永动产业。

    编辑:碣石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