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发展菌业 造福一方(组图)

    发布时间:2008-10-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记安徽省劳动模范、芜湖县野树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会长许忠

      本网讯:安徽省芜湖县野树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会长许忠,目前是安徽芜湖县食用菌产业的领头人。凭借着勤劳、果敢的精神在几年内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走向了致富的道路。同时还不忘帮助乡邻,积极组织大家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让乡邻也陆续摆脱了贫困的面貌,因为他先后举办了167期培训班,培训13700多人次,同时扶持了135户贫困户走上了富裕之路,直接带动服务农户达4890户,间接带动服务农户9712户,户均收入15700元。

    安徽省劳模许忠与芜湖市总工会主席刘人人合影

      如今已经是安徽省劳动模范、芜湖县食用菌协会会长、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芜湖百菇生态科技示范园创办人、芜湖县野树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会长,就在诸多荣誉和成绩的背后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初识蘑菇

      许忠1964年2月出生在六郎镇幸福村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在1981年,正准备上高中就学,由于家里穷的原因,就跟在一个漆匠后面当学徒。俩年后跟随师傅在芜湖市区打工。有一天晚上加班,在一间办公室里,一张《安徽日报》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发现报纸中缝上有一则安徽大学招收食用菌学员的广告。在这之前,他在湾沚打工时,在市场上看过农民卖蘑菇,价格很高,很抢手。他灵机一动,就有了想报名参加学习的想法。于是他瞒着师傅在第二天晚上下班后,他偷偷的去父亲朋友那里借了一辆自行车连夜往家赶。一路上,黑灯瞎火的,不知摔了多少跤,半夜才到家。这时已经睡下的父亲,起来打开门一看是许忠,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许忠说,我要学种蘑菇。父亲很不理解,说你马上就要出师挣钱了,还搞什么花样!许忠硬顶着不干,父亲气不打一处来,50元的学费更是不给了。许忠有一位叔叔在外面跑,见过许多世面,见许忠这样有决心,拿了200元支持他到合肥去学习。



    许忠(左二)在日本考察食用菌销售情况

      怀揣着200元,不到20岁的许忠显出了虎虎生气。一人悄悄来到安徽大学,找到一位刚刚考进安徽大学的初中同学。他报了名,白天上课,晚上就和同学倒腿睡觉。就这样学习了1个月,老师说,你们可以回去边干边学。当时,许忠身上还剩20多元,他拿出8元买了8瓶菌种,采用传统的生料阳畦大床式栽培,挖地槽、拌料、铺菌床、层铺菌种,覆盖草包。一个月,没有动静。一个半月,还没有动静。掀开草包一看,菌种还是菌种,根本没有萌发。看着没有生机的菌床,十二月的寒风吹得许忠打了一个哆嗦。他只好又回到漆匠师傅身边,继续做油漆工。他边做油漆边思索,认为第一次失败可能是季节太迟、天气太冷、加上菌种和生料配比不合理造成的。1984年9月,不甘心的许忠又买了50瓶菌种,经消毒、灭菌,严格按技术要求种植了约20多平方米。当他将薄膜压实后便去做油漆了。尽管在外做工,他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家里菜地一角的蘑菇,害怕遭受再次失败。这样,40多天后的一天下午,他悄然回家,一个人来到菜地里。渐渐走近,心跳不觉变快了。终于看清了,远远的草包顶起来了。小步跑过去,掀开一看,高高低低的满是小伞一样的蘑菇。他采了一篮子回家。母亲非常高兴,烧了一锅菌汤,尝一尝非常鲜嫩。第二天,父亲将这一篮子蘑菇拎到六郎集市上卖了十几块钱。

      积累经验

      1985年9月,有些积蓄的许忠买了300瓶菌种、1吨棉籽壳,种了120平方米平菇,纯收入1500多元。以后,他连续两年扩大规模,均获得了较好收益。1988年,许忠将种植基地移到芜湖市近郊卜家店。妹妹家在卜家店,有3亩多荒地。许忠投入1.7万元,开荒种了18吨生料。可是,事与愿违,原本准备大干一番的许忠,遭受了第二次失败。由于土地是新开垦的,菌床做好了,许忠忽视了周边环境的杀虫消毒。虫害从外向内慢慢侵蚀菌床,带来病菌感染,18吨菌床一下子坏了11吨。坐在毁坏的菌床边,深秋的风肆意吹乱了许忠头发,妻子在一边默默抽泣。许忠想,如何隔断虫病传染呢?他忽然想到,如果用小塑料袋将生料包装,这样害虫就不会轻易进入培养基了,而且塑料袋可以搬动,更易阻断病源传播。1989年9月,许忠改生料阳畦大床栽培为生料袋装栽培,投入1.3万元种了12吨生料。刚开始,蘑菇长势非常好,可是几茬一收割,由于培养料营养、水份等不足,蘑菇后期产量下降。许忠用刀子割破塑料袋,用传统方法覆土、洒水、补充养分,提高后期产量。这就是有名的平菇两场式栽培新法。在当时,这种新法经专家推广迅速应用到食用菌生产上,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许忠考察芜湖百菇生态科技示范园

      1990年,应初中老师、时任六郎高级职业中学副校长唐祥云的邀请,许忠来到刚刚组建的六郎职高担任生物课老师,教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学校有一块1.3亩的空地和11间平房。许忠利用这块地边教学边研究边种植蘑菇。11间平房,他住了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两间用作菌种室,4间用作培养室,剩下做仓库。为了有效利用这1.3亩土地,许忠将平铺式生料袋装改为墙式生料袋装,使得平菇生产由平面场式发展到立体墙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实践中,许忠还发现,改为立体墙式后,培养体两端都可以放上菌种,萌发菌丝,生长菌菇。1991底年,由于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蘑菇出现了病菌感染。许忠将生料栽培改为熟料栽培,因为菌种就是用熟料培育的。经过高温加热灭菌,生料中原有的病菌被杀死,这样杂菌污染率由35%一下子降到5%以下,生物转化率由80%上升到150%以上。1992年,许忠通过县科技局批准成立了芜湖县食用菌研究所。

      创新

      随着技术攻关和食用菌生产发展,菇农对菌种需求越来越多。许忠从上海、北京、合肥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引进菌种、示范栽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开展遗传育种,培育了适应本地区栽培的芜湖1号、2号、3号等芜湖系列食用菌菌种,有效解决了本地菇农外出买菌种难题。这些菌种适应性强、产量高、盖大肉厚口感好,被广大菇农广泛引种。生产中,食用菌较适应春、秋季生长。如何反季节栽培食用菌呢?许忠思索着。他买来书籍,请教专家,苦苦探索、试验、示范。在夏季,他搭建棚架,架上种植葡萄、丝瓜、扁豆、黄瓜等爬蔓作物,架下种植平菇、凤尾菇、草菇等,合理解决了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矛盾,在六郎镇形成了葡萄+平菇、丝瓜+凤尾菇等立体栽培模式,填补了夏季市场无鲜菇供应的空白。在冬季,他搭起了塑料大棚,整天呆在试验示范基地里,测温度,量湿度,详细记录每一个数值。日积月累,他先后攻克了日光塑料大棚培育法、堆积发酵续温培育法,较好解决了因低温不长菇的难题,使蘑菇由单季生产转为两季、多季、甚至周年性生产。

      创新没有止境。1995年,种桑养蚕大乡、原和平乡因市场影响,许多桑农伤心的砍桑复垦。许忠得知这一消息,在县科技局、农委等部门的支持下,赶到和平乡,与乡政府联合开发香菇种植,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做原料试种香菇。他到中国食用菌之乡福建古田县考察学习,买来烘干机、切片机、灭菌锅炉等制作香菇菌种。许忠一下子收购了桑农修剪的15吨桑枝,试种了5万棒香菇,获得了成功。此项成果被列入安徽省农村星火计划。2001年,许忠利用稻草、棉杆、木屑作原料,分别进行平菇、双孢蘑菇栽培试验。经过反复试种、比较,他摸索出了平菇、双孢蘑菇栽培的理想配方:平菇是40%稻草+20%木屑+40%棉籽壳,双孢蘑菇是70%稻草+20%棉杆+10%猪牛粪。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芜湖市推广这项成果每年开发利用稻草5万吨、棉杆4300吨、木屑1600吨用于食用菌生产,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加快了资源转化,又提高了菇农收益。2003年,他针对芜湖地区食用菌栽培品种单一、效益不高等现象,先后引进金针菇品种7个,展开了纯白金针菇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历经3年多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培育了适应芜湖乃至华东地区栽培的纯白金针菇新品种皖金1号。此项研究通过了省级专家的成果鉴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安徽省科技成果,掀起了芜湖地区金针菇栽培热潮。此后,许忠每年引进2至3个适销对路的新品种,相继引进开发了猴头、杏孢菇、白灵菇、金福菇、茶树菇、秀珍菇、鲍鱼菇等一系列食用菌新品种。他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安徽大学沈业寿、张部昌、李能树,安徽农业大学陶鸿、樊美珍等9位教授组建了芜湖百菇园专家大院,并先后承担了省、市、县科研项目11项,其中1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分获市科技兴农二、三等奖、1项成果获市“五小”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县科技兴农一等奖。2006年,许忠被评为芜湖县“十五”时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2007年9月,许忠又被评为芜湖市首届创新创业新锐人物。

      创业

      许忠种蘑菇成功了,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 1986年9月,初中同班同学李华林最早提出跟他学习。接着,亲友村邻陆续来学,许忠都毫无保留的倾囊传授。1990年,在六郎职高教学,许多学生很感兴趣,把食用菌栽培技术作为功课重点认真学习,有的还买种回家试种。像新丰的童忠俊、红杨的汪洋,他们回家试种成功了,将父母带到学校向许忠请教。学习的人多了,许忠就想到办食用菌培训班。他在湾沚、六郎等地贴了一些海报,第一期竟然收了23个学员。培训班第一天,他灌输理论,然后连续5天带学员到试验示范基地实践,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等各环节让学员自己动手、全过程操作。第7天,他进行总结,帮助学员理清内容、巩固所学。一期培训班下来,学员普遍反映很好。此后,他又连续办了3期食用菌培训班,均收到了满意效果。
    见许忠的培训班办得很红火,1991年,六郎职高主动和许忠联合办班,提升办学办班水平。许忠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培训上。培训班上,有一个学员让许忠记忆犹新。1994年9月,南陵县马桥镇长山村闵后水慕名找到六郎职高来,要求入班学习,但是没有学费。原来,他家境贫寒,自己借债买了一辆三轮车跑运输,可是不成想出了车祸,更是债上加债,走投无路来学蘑菇栽培技术。许忠很同情他,不仅免了他的学费,而且免费提供食宿。闵后水为了学通学精技术,在许忠那里一学就是一个月。一个月后,闵后水回家种了5吨生料,赚了8000多元。第二年,他又扩大规模,种了10吨,赚了1.5万元。几年下来,他不仅偿还了债务,而且建了新房。他所在的村,也因他的带动被评为蘑菇专业村。据统计,从1991年起到1997年结束,许忠以芜湖县食用菌研究所的名义和六郎职高联合开办食用菌培训班167期,进班培训13700多人次。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师范学校、南陵县三里职高、繁昌县黄浒中学以及团县委、县妇联、市教委、市农委等陆续组织学生、青年农民、妇女代表等到基地参观学习达3万多人次。

      培训、参观过后,许多人回去种上了蘑菇。实践中,许多人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自然又找许忠咨询、请教。小问题,许忠在电话里解决。大一点的问题,许忠让农户把生病的培养基和菌种带到基地,现场分析、现场解决。对照实物,如果还解决不了,许忠就到农户家蘑菇地里查看。所有这些,他都免费为菇农服务,一年要贴去1万多元电话、车旅费用。2003年,蘑菇种植大县南陵县食用菌协会聘请许忠为技术顾问。当年9月,东塘乡小龙庄刘则虎投入4万多元,种了1100平方米双孢蘑菇。菌种播下去了不发菌,少量发菌的菌丝也萎缩。刘则虎急得团团转,打电话给许忠。许忠赶过去观察,发现棚子通风不良,氨气过重,培养基PH值偏低、湿度偏干,致使菌种不萌发,并引起了部分培养基杂菌感染。他建议加大通风、抖松培养基、喷施2%生石灰水、补植菌种,同时床面覆盖报纸进行保湿发菌。刘则虎对覆盖报纸有想法,十架覆盖了九架、留一架观察对比。5天后,覆盖报纸的菌床长出了许多白绒绒的菌丝,而没有覆盖报纸的菌床菌丝稀落。刘则虎细细一算,许忠传授的方法不仅挽回了损失,而且比其他处理方法节省成本5000多元。多年来,许忠先后荣获芜湖市传播食用菌技术标兵、芜湖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优秀农技带头人、“东西互助共同迈向富裕”全国先进个人、全国农村星火致富能人等荣誉称号。2007年5月,他又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

      与民同富

      事物发展往往相辅相成。攻克技术难关,培训推广种植,技术服务上门,一时间蘑菇生产获得了很大丰收。然而,区域市场趋于饱和了,菇农还能丰产丰收吗?1993年春季,平菇大量上市,短时间内周边市场饱和,出现了滞销状况。许忠和一些蘑菇大户打听到南京白云亭市场蘑菇好卖,就连忙运了一批蘑菇过去。可是,行情变化太快,他们刚到南京,外地蘑菇也泉涌而入,价格直线下滑,最后3元一萝、5元一筐倒卖。一位菇农赌气将一筐蘑菇倒在地上。正要走时,市场管理员来了,罚款10元。拿着一纸罚单,许忠的心沉重到了极点。他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眼前:如何才能保证菇农丰产丰收?他想至少有两方面文章要做:一是调整蘑菇生产模式和种植结构,引进开发蘑菇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行错位竞争、特色取胜和品质优先战略,推动蘑菇种植由单品种、单季节向多菌类、周年性方向发展。二是组建协会,成立公司,注册商标,创建品牌,扩大销售,占领市场,拓宽菇农致富渠道,推动食用菌产业由分散的家庭副业向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许忠认为自己既然走进了蘑菇的天地,就要不断冒险、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勇做本地区食用菌行业的探险者、拓荒牛和领头羊。

      当年4月,他与12个种菇大户协商,成立了芜湖县食用菌协会。此后,他们每年召开两次会员会议,集中大家得到的食用菌信息,交流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对会员实行统一采购原料、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统一组织销售,以此带动广大菇农发家致富,推动区域性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数年后,许忠又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筹建了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注册了“野树林”系列食用菌品牌产品。接着,许忠投入200多万元在方村镇建立了芜湖百菇生态科技示范园,积极开发了20多个食用菌珍稀品种,组织认证了鸡腿菇、茶树菇、杏孢菇、金针菇、秀珍菇、香菇、黑木耳、海鲜菇、白灵菇、猴头菇等10个国家绿色食品,每年向菇农提供30万瓶适销对路的菌种,同时扶持了135户贫困户走上了富裕之路,直接带动服务农户4890户,间接带动服务农户9712户,户均收入15700元。几年来,百菇示范园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基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安徽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6年,依托芜湖县食用菌研究所、芜湖县食用菌协会、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芜湖百菇生态科技示范园,许忠进一步组建了芜湖县野树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广泛吸纳周边规模种植大户、能人,组建了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营销队伍。他们上联中国食用菌协会,下联113名合作社成员,为分布在3省21市5189户菇农提供食用菌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新材料的研究与试验、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生产标准的统一制定与执行、产品的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服务。

      在销售上,一件小事让许忠触动很大。一次,他卖蟹味菇。一个买菜的妇女说,这是蘑菇吗?奇形怪状的,能不能吃呀?许忠知道,这不是消费者的错。许多人不了解新品种蘑菇,不知道食用菌的优点和好处,是因为自己宣传少了。他开始在芜湖、合肥、南京、上海等城市30多个市场设点宣传、销售,聘请专业营销人员跑推销,产品成功进入了合肥家乐福、南京苏果、芜湖沃尔玛等大型超市。每年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会展,自费印制食用菌产品知识宣传单。同时,他通过安徽农网、中国食用菌网定期发布产品销售信息,建立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先后与河北省保定市瑞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供应1000吨食用菌的常年销售合同。2006年4月,江苏省高淳县刘行食用菌公司打电话给许忠,说浏览了他公司的网站要来实地考察。他们到芜湖县后,看到鲜嫩洁白的金针菇,一下子订了20吨销售合同,合同价每公斤高出市场价1元,使30多户菇农滞销的金针菇销售一空。同年11月,舟山群岛开饭店的王宏伟浏览野树林网站,发来邮件说舟山群岛地处海洋性气候,没有人会种蘑菇,饭店里蘑菇价格好、很紧俏,自己想试种蘑菇,不知道行不行。许忠分析了当地气候条件,回信要他到自己的基地来学习。王宏伟果然来学了5天,回去种植一举成功,结束了当地人不会种蘑菇的历史。

      10月29日上午9时,应安徽省科协邀请,许忠随考察团从上海浦东起飞,远赴日本参观学习日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功经验。11时半,飞机降落在日本新东京国际机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外交书记官王挺到机场迎接,并陪同参观考察了千叶县农协组织、佐濑仙德农场、爱知多县生物发酵工厂、大阪府农产物直销店以及东京都农业展览会。在日考察期间,许忠发现日本市场菌类产品非常丰富,有各色各样的鲜品、干品、罐头、饮料、酱制品以及经过深加工的食用菌保健营养品。市民在买菜时都买了数量不等的菌类产品。他很感兴趣,在国内人们不是天天会买的,有时一户人家三五天吃不上一顿蘑菇。他比划着问买菜的日本老太、直销店的员工和陪同参观的日本友人,都说食用菌好,吃了很健康。中日友好协会会长早川恒雄告诉他,日本人非常喜爱食用菌,中午、晚上的膳食都会安排一种菌类食物,有煲汤的、有凉拌的、有涮火锅的、有烧炒的,花色品种、样样俱全。许忠知道,这就是日本食用菌产业发达的根本所在。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认为健康的第一大基石就是合理膳食。他说,菇类防癌效果好,可降胆固醇、血液黏度,可减小动脉硬化,也可提高免疫力,并具有抗氧化作用、使细胞凋亡变慢,健康膳食应该是一荤一素一菇。食用菌产业在国内是一个惠民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国家支持、农民得惠、消费者欢迎!许忠知道,这次日本之行收获颇多,回国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诸如,食用菌知识的普及、新品种的开发研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健康膳食理念的倡导、消费市场的开拓创新,等等。坐上回国的飞机,看着弦外朵朵白云映衬着蓝天,许忠的心也随着飞机一起上升、一起翱翔!

    编辑:碣石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