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甘肃:甘肃省永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纪实—小蘑菇撑起富民大产业

    发布时间:2009-06-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记者 明旭影):夏日,甘肃省永昌县西河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一顶顶大棚布满田间,一片片食用菌越冒越大,一担担蘑菇行销市场,收获的喜悦写在菇农的脸上。

      由于栽培工艺简单易学,且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从2003年开始推广种植至今,永昌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万平方米。2008年全县预计菌类总产量将达到1万吨,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小蘑菇撑起永昌富民大产业。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成败的关键是技术。

      “从年初建棚开始,乡上农技人员就一直在边上指点着。前些日子,看到菇床不见动静,我一个电话,省农科院的任教授和乡农技中心的徐丰林主任就来到棚里。政府的服务做到我们心坎上了。”今年第一年开始种食用菌的焦家庄乡北泉村农民王喜山说。

      永昌食用菌产业发展一开始就与省农科院结下不解之缘。县农技中心负责食用菌工作的侯栋说。为真正把食用菌发展成为惠民产业,解决在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2004年永昌县与省农科院蔬菜所签订了“永昌食用菌产业开发技术引进与推广”技术合作协议。请来了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任爱民和同事,常年驻守永昌,试验示范食用菌新品种、栽培新工艺、栽培基料新配方、简易栽培设施等技术,指导农户栽培种植食用菌。

      县上在食用菌生产的各环节,组织省农科院专家组技术人员、县乡农技人员,分赴有关乡镇村社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安排县、乡镇农技人员驻村包社,通过农闲全面培训、普遍性问题集中培训与个别问题进棚入户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菇农种植技术水平,保证小蘑菇种出大名堂。

      针对双孢蘑菇栽培对温度的要求和当地气候条件,2005年县上采纳了任爱民提出的“设施简易化、生产规模化”建议,在种植乡镇推广了农科院专家设计试验成功的半地下式反季节双孢蘑菇栽培棚及专用栽培设施,极大的降低了建造成本,同等面积的蘑菇棚造价是日光温室造价的1/2,缓解了农民建棚成本压力。

      借助省农科院蔬菜所技术力量和永昌县以往食用菌生产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充分调研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及农牧业发展情况下,县上及时将食用菌的主栽种类由木腐菌调整为草腐菌类,既探索出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的新途径,又解决了农村秸秆乱堆乱放及燃烧污染环境的问题。

      以集中连片实现向规模化发展

      位于祁连山脚下的新城子镇通信堡村二社食用菌种植示范点上,300多座高标准的食用菌棚整齐地排列着。镇党委书记焦宗津表示,今年该镇通信堡、唐家坡、西湾、南湾、新城子等种植小区新增食用菌棚1000多座,预计全镇食用菌棚总量可达到1900座(865户),种植面积可达29万平方米,总产量可达2900吨以上,产值可达1450万元。

      规模产生效益。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赢得市场,取得市场话语权。

      在农户种植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永昌加大政策引导和政府扶持力度,通过市场拉动、中心村辐射、种植户传帮带三种方式,狠抓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集中连片”的群体化生产格局。

      红山窑乡山头村是县上最早开始种植食用菌的村,但在该村食用菌种植的起步阶段,资金、技术等问题重重。该县坚持对症下药,现场办公,多方协调筹资建设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种植小区基础条件。同时,由县、镇上农业技术人员建立样板棚,帮助村民引进品种,促进了该村食用菌种植的迅猛发展。目前,该村从2004年至今已发展食用菌种植308户,占全村户数的54.5%,食用菌产值268万元,户均纯收入8000元。同时带动周边10个村社搞起了双孢菇种植,形成了以该村为中心的双孢菇生产片,使之成为了当地农民群众的主要致富门路。

      截至目前,永昌已初步形成了山头、夹河、邵家庄、刘克庄、北泉、楼庄子、焦家庄、沙沟岔、金川西等村为主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和以马营沟、西湾、兆田、水磨关、楼庄子等村为主的香菇生产基地。

      “虽然永昌县食用菌种植起步晚,规模小,但特色非常明显,已成为全国反季节菌类生产的最大县份之一。”徐伟年如是说。据介绍,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白灵菇、黑木耳、金针菇、姬菇、杏孢菇、姬松茸等菌类也在永昌县试种成功,为永昌县食用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食用菌成为永昌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农民撑起了一把致富伞,这其中蕴含着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农民兄弟的辛苦努力,也蕴含着他们追求富裕的美好愿望。

      小小食用菌,优势在哪里?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上升,年产值都在250亿~280亿元之间。专家介绍,食用菌的实质就是把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资源,通过栽培各种菇菌转化成为人类能直接利用的优质健康食品。如普通的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菇以及珍稀菇类的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等。可见食用菌生产,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工农业下脚料资源,既生态又环保,符合人类食品发展的优势。

      尽管永昌县的食用菌生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驻县指导种植的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任爱民表示,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依然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食用菌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密集型强,对生产者技术要求高。永昌过去发挥创造性思维,借鸡下蛋,聘请省农科院科技人员解决了一定的技术问题。但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且经过多年发展病虫害处于高发阶段,同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也日益突出,新技术的试验研究急需开展,单凭现有专家和县乡农技中心人员以不可能完成技术指导和技术研究任务,组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服务队伍迫在眉睫。

      食用菌生产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收益。但目前全县菌种生产场还是小作坊式的,生产设施、设备不完善,缺乏过硬的制种专业知识,易造成菌种质量问题,给生产上造成损失。因此宜近快出台区域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有关的办法,规范供种单位菌种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农民用种安全。县上成立或发展科技实体,开展食用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全县菌种生产场提供优良母种、原种和配套丰产技术。

      还有就是产业链条发育不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形成。随着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虽然相继建成了春芽食品、金菇菌业等食用菌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但这些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水平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带动辐射作用明显不足,需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和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以保证全县菌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任爱民表示,食用菌在永昌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永昌政府、农民也肯在种植食用菌上投入资金,只要有序解决好以上问题,这一产业就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