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香菇”之行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09-08-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日本德岛是盛产香菇的地方,坐落着日本最大的香菇工厂。除此之外,规模不等,条件各异的小型菇厂也是欣欣向“茸”,所产香菇名声享誉日本。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其实与我国相同,差别就在于设施、设备的武装程度不同。所有菇厂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周边自然环境清新爽朗,菇厂都是坐落在森林氧吧之中。
日本一些小型菇厂的菇房看似简陋,但是它处处暗含着智慧和科技。它有效利用了自然物候条件,利用了市场就有的结构件和农业设施元器件。在调水、调温、调湿、调气方面虽然显得简陋但是的确有效,可谓实用而经济!
我们该借鉴些什么?
前边谈到过日本与中国两国在生产香菇的生产工艺上没有区别,但是,因为设备设施不同,当然技术工具上会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利弊,我觉得各有千秋,很难说孰好孰差,孰优孰劣,各自都是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砺炼而形成的一套技术方法。既然工艺相同,技术手段相近,那么出菇方式,特别是菌块为啥不同呢?这可能是日本人空间利用率十分讲究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工艺的突破;、式方法(即技术)的突破、特别是菇房的“生态依恋性”改造才是香菇包括其他食用菌生产实现近代化(仿生化)的出路。无考量的搬用“高科技”、“大设施”、“全封闭菇房”甚至是撑门面工程是无益的(高投入没能带来高效益)。其实,中外业界已经深刻感知了这一点!
从一个食用菌公司的战略利益考量,公司要做到产品绿色安全就必须从基础原料(菇)抓起,也就是从食用菌子实体的生产基础科研抓起,否则公司的生命就随时处于岌岌可危的态势之中(甚至难免再步奶业“三鹿”的后尘)。而且,从基础原料(菇)抓起也使公司有了一个完整的、可自控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仅可以让公司科学可控的收获从最低端链条所产生的“铜板”(这个铜板往往是政府给启动的),而且可以放心安然的坐享链条高端(深加工)所产生的“金币”。
就一个食用菌公司而言,它可以是如上所说的“全产业链”公司,更可以是短产业链公司——既专心致志的生产和销售鲜品菇。后者产业链虽然短,但是它上马快,周转快,资金量要求不高,且更容易驾驭,甚至当年就可以收回投资且有赢利!同时也迎合了市场对鲜活食品的追求愿望。此模式灵活性强,进——可以把它“克隆”到所有需要它的“餐桌”旁——城市(也可以连锁经营);退——可以只在一个城市经营。这一模式的成败关键在于它是否可以提供相对现有的工业化菇厂和菇农有更质优价廉的产品,使其市场竞争力最大化。做到这一点的关键还在于可否掌握一套与市场需要相适应的产能规模,工艺技术及其装备(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态依恋性”的四季菇房)。
我认为,目前的食用菌行业不是缺乏理论学说的支撑,也不是工艺(技术)不够成熟,而是“成熟”的工艺技术太多——它象是一个“魔方”,让许多从业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艺技术路径而又处于一种全然不觉——时时处于盲人骑瞎马的态势之中。目前的食用菌行业不缺乏大资金的介入(政府的,民间的),而是大资金的决策人对食用菌行业知之不深——没有意识到它是一个多学科的实践科学。理论固然重要,但是从业者对实践经验和技术技巧的把握更重要。工艺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更重要!
我坚信食用菌生产没有工艺上的突破就不会出现真正的食用菌工业化,没有技术上的创新也不可能支撑生产工艺的突破。只有运营机制才是尽快实现产品的“安全放心”的保证,这个机制就是食用菌生产的工业产业化!(河北保定食用菌协会原会长 黄若愚)
编辑: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