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福建:菌草业期待墙里墙外一并香

    发布时间:2009-10-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上世纪80年代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发明菌草技术,菌草先后在全国369个县得到推广,还传播到巴西、南非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菌草技术在福建的推广却一直较为缓慢。今年,福建省将在十个试点县开展菌草种植,这是二十年来菌草技术首次被列为省立重点项目。

      一片茂密的草林,一群汗流浃背却专心致志的人。7月1日的上午,顶着35℃的高温,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的实验地里,菌草培训课上得热情高涨。
      这是福建省菌草产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开班第一天的情形。作为菌草项目开展的第一个环节,菌草技术培训班拉开了福建省菌草舞台的大幕。
      “今年,福建省十个试点县将开展菌草种植。”省农办科教处处长陆菁说。
      “这是菌草技术发明二十多年来头一次被列为省立项目。”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主任、菌草技术发明者林占熺说,“非常来之不易。”

      菌草是宝用途多多
      草能种植食用菌、用作燃料发电,这在我省已经不是新闻。
      1983年,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经过实验发现用芒萁、五节芒等培养食用菌也会生长,由此发明了菌草生产食用菌技术。20多年来,在林占熺和他科研团队的努力下,不仅选育出45种可替代林木栽培食用菌的菌草,菌草代替燃煤发热发电也成为可能,菌草产业正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逐渐兴起。
      “菌草做培养基,营养成分高,生态又环保。”林占熺介绍,比起杂木屑,菌草的粗蛋白含量在5倍以上,镁、钾的含量更是7倍多。栽培出来的食用菌品质更好,也能减少对阔叶林的砍伐。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6·18”上,用菌草栽培出的鹿茸灵芝,引起了众多中外观展者的极大兴趣。几千份菌草资料分发完后,还不断有人来索要。
      去年,林占熺用草发电的梦想也成为现实。浙江兰溪热电有限公司根据林占熺的科研成果,试点种植并推广巨菌草,送入生物质燃烧炉替代燃煤焚烧发电发热,带来了可观效益。虽然能带来巨大收益,菌草却一点都不娇气,十分“好养”。
      “在坡地、滩涂、沙漠照样生长。”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林文钦老师说,菌草的根量比一般农作物大3—5倍,适应性、再生能力强,一次种植可多年多次收割,不用喷药施肥,土壤的防冲能力和吸附雨水的能力比森林都强。因为这些特性,菌草对保持生态也有着重要意义。

      墙内开花墙外香
      虽然菌草技术是在我省发明,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是目前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菌草技术科研、教学与产业推广的单位。但二十多年来,菌草技术走的却是一条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路子。
      从1997年开始,菌草技术被省政府列为对口帮扶宁夏项目,为当地累计新增产值2.669亿元,增加就业2.28万人。
      在巴西,菌草技术引入获得成功后,巴西人在举办菌草研讨会时,高唱中国国歌以示对这项技术发源国的尊重。
      7月1日,在农林大学采访时,记者还碰到广西上思县菌草考察团。“福建的菌草技术名声很大,我们听说菌草能种食用菌,当燃料、青饲料,这次特意过来看看。”该县带队的冯副县长说,上思县多山,他们希望能引进菌草技术,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在福建省,虽然较早推广菌草技术,但从未作为省立项目开展,进展比较缓慢。至今仅有20个县人工种植菌草300亩左右,面积最多的寿宁县也只有100多亩。
      “这主要是我省林木资源比较丰富,农民固守传统观念和习惯。”陆菁说,今年4月,福建省里组织调研组,分赴三明、龙岩和南平、宁德等地,对菌草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发现由于我省菌业生产可选择的原料来源广、渠道多,大多数菇农长期以来习惯采用杂木屑、棉籽壳、秸秆等原料栽培食用菌;而且由于早期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不够成熟,推广过程中曾出现过烂筒等现象,影响了农户对菌草技术的接受度。
      林占熺也谈到,新事物的推广总有一定难度,“采收加工成本较高、零星种植经济效益不明显、稳定的市场需求尚未形成,都会影响农民对菌草技术的热情。”

      菌林矛盾警钟已敲响
      虽然福建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林木资源,但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如何平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寿宁县的食用菌就经历了一场由木到草的“革命”。
      山城寿宁素有“中国花菇之乡”之称,食用菌是该县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为生产食用菌,寿宁每年都要砍伐阔叶林3.8万立方米左右,最多的一年达11万立方米。虽然30%的木屑从外面引进,但近年来原材料短缺依然成了制约寿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决定用菌草替代木材,开辟一条食用菌生产的新路子。”寿宁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主任郑毅雄介绍,两年前,寿宁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对接了“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项目,开始大力推广菌草技术。2008年,寿宁种植花菇4100万袋,其中菌草花菇就有97万袋。目前菌草食用菌已占到全县食用菌生产总量的十分之一,每年可节约木材5000多立方米。寿宁县还计划用3-5年的时间,使菌草食用菌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二以上。
      “寿宁的遭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陆菁说,发展生产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寿宁不是个案,福建省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的势头并没能掩盖住日益凸显的菌林矛盾。在将乐、顺昌等地,都出现过森林资源告急的紧张情形。
      “虽然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甘蔗渣也能做代料。但由于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使用过农药、化肥,导致生产的食用菌也出现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质量问题,出口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林占熺说,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省食用菌出口面临挑战的形势下,用菌草发展食用菌,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省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菌林矛盾的警钟已经敲响,急需寻找一种环保健康便宜的食用菌代料,菌草技术的推广在福建省呼之欲出。
      “福建有着发展菌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陆菁说,福建省宜草坡地、山地面积大,气候条件好,又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发展菌草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福建日报)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