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湖北:随州曾都区菇稻轮作稳粮增收

    发布时间:2009-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创新香菇种植模式,发展地栽香菇,实行菇稻轮作,所产鲜香菇比传统层架式香菇上市早两个月左右,因其菇形圆整、质量好,吸引外地客商纷纷来此收购,价格每公斤卖到10元左右,仍然供不应求。

      曾都区是香菇种植大区,年出口创汇1亿余美元,出口量占全国的18.7%,位居全国县市区第一。近年来,该区不断改进香菇种植技术和工艺,香菇产业从耗费资源型产业转变成生态经济型产业。如今,曾都农民又探索出香菇地栽技术,实行菇稻轮作,即9月中旬稻谷收割后种植地栽香菇,第二年5月菇收后再种植优质稻,实现了稳粮增收的目的,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广阔空间。

      洛阳镇富民蘑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涛介绍,“菇稻”轮作模式在该镇示范基地已成功试种4年,表现出“五大优势”:一是节省投资,环保卫生;二是省工省力,适合家庭经营;三是操作技术简便易学;四是茬口搭配好,种稻与种菇两不误;五是种菇废料就地作肥,节本增效。他算了一笔效益账,1亩田可以种植1万袋地栽香菇,收入6万元;种稻谷收入1400元,去掉成本,两项纯赚3万余元。

      曾都在全区大力推广菇稻模式,并将地栽菇类发展到香菇、黑木耳、双孢菇、白灵菇等多个品种。菇稻模式操作简便,经济效益高,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涨。据了解,该区今年已发展种植面积35万平方米。(农民日报)

     

    编辑:XS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