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江苏:宿迁市食用菌产业驶上快车道

    发布时间:2009-11-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食用菌产业在宿迁高效农业中算新兴产业,但发展速度很快。本世纪以来,宿迁市通过大力引进食用菌新品种,推广种植新设施,研发生产新方式,食用菌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快速提升。目前,年种植面积达3900万平方米,居江苏省全省第一,总产量35.4万吨,产值14.2亿元。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海外市场需求总体减弱,国际贸易壁垒继续趋紧,从而引发出口下降,造成食用菌销售困难,价格下滑,菇贱伤农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金融危机是“危机”,也是“契机”。为了破解产业困局,宿迁市大力推广食用菌砖混结构菇房高架现代生产方式,食用菌生产由单菇种、单季节生产转变为多菇种周年化生产。彩虹总在风雨后,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宿迁的食用菌产业驶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朝阳产业曲折发展

      食用菌作为一种生态型、环保型的朝阳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同时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们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其培养废料(菌糠)又是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生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发展都市农业、高效农业的今天,食用菌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

      宿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全市“杨树产业年”的深入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该市大片成片林地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食用菌种植面积发展很快,产量成倍增加,成为目前该市农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到了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由于宿迁市食用菌产业主要是生产蘑菇,90%以上出口,这种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使我市蘑菇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三分之一菇农挣钱、三分之一菇农保本、三分之一菇农亏本。冲击之下,部分菇农放弃了蘑菇种植,转投其他行业。

      经历了发展的阵痛,留下来的菇农则想方设法,应对市场风险。最主要的手段是调整产业结构,缩减以出口为主的蘑菇种植面积,增加香菇、杏鲍菇、平菇、黑木耳、灵芝、银耳等多种食用菌品种,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也是有效的途径。如沭阳县沂涛镇的林子食用菌公司研制出一种长寿菇,将鲜菇脱去水分变成干品,增强食用菌贮存周期。

      为了应对危机,泗阳县王集镇的王鑫创造性地发明了“菌菜共作”种植模式,在两栋菇房之间搭设大棚种莴苣。利用菇房的一面墙作设施蔬菜大棚的“土档山”,利用设施大棚的温度为食用菌供暖,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不仅食用菌没有减产,还收入每亩8000元的莴苣。

      这一系列措施使宿迁市的食用菌产业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到目前为止,该市食用菌产业已基本稳定,恢复了生机渡过了难关。食用菌产业达到并超过了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排排标准化的厂房,一间间标准化的培育室、生长室,一道道严密有序的生产工序,成套的智能控温系统……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生长室里一袋袋的杏鲍菇,记者还真的以为这是一家工业企业。

      10月15日下午,记者在湖滨新城的江苏天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亲眼看到了这个工厂化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外面的气温虽然还是20多度,但一进入杏鲍菇生长车间,却感觉寒气逼人。原来这里安装了1000万元的人工智能温控系统,菇房里常年保持0度以下的气温,以供杏鲍菇生长之需。在七层“高架床”上,躺着一只只一尺多长的椭圆形塑料袋,每只塑料袋袋口处挤满了一只只白胖粗壮的杏鲍菇。工人们有的在采菇,有的在分拣包装,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公司现在每天出产杏鲍菇5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温州客商胡耀洲告诉记者。

      在泗洪县龙集镇,投资3000万元的兴龙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打出“绿色、生态、立体、高效”的招牌,赢得了市场,富裕了百姓。该基地占地面积200亩,现已建成标准化立体菇房6万平方米,栽培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以生产蘑菇为主导产品,同时兼种灵芝、平菇、草菇、鸡腿菇、金针菇、双孢菇等8个品种,可年产鲜菇600万公斤,解决近600名当地劳动力就地就业,带动当地200多户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

      该镇镇长冒酉飞介绍,龙集镇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培育和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大力发展品种优、规模大、效益高的项目。镇里组织科技人员到基地现场指导,帮助企业对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引导企业和菇农按照标准化要求改造和建设新菇房,并从原料选择、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等各方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规范栽培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目前,龙集镇食用菌的产业优势、产业规模、产业层次,都实现了同步提高。

      市农业局局长徐守春介绍,目前宿迁市食用菌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良性发展态势:

      产业优势区域基本形成。全市食用菌产业主要集中在“一环两带”(新老宿沭路和耿刘路沿线为一环,宿城区的郑楼、仓集、洋河、罗圩、洋北、南蔡等乡镇为一带,沭阳至泗阳公路沿线为一带)十几个乡镇,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栽培设施档次不断提高。2002年以前主要以小地棚为主,2004年开始推广高架棚,2005年起建设专用菇房,目前全市砖混结构菇房和工厂化菇房总面积达2800万平方米,占食用菌总面积的70%以上。砖混结构菇房和工厂化菇房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能力强,出菇时间长,菇质好,效益高。大有可为前景无限如何继续扩大宿迁市食用菌生产规模?刚刚经历金融危机“阵痛”的我市食用菌产业之路该怎么走?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农业局园艺处处长孙帮利。

      孙帮利认为,从长远看,食用菌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前景光明,虽然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并不可怕。相反可化危机变成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拓展国内市场,促使食用菌产业升级换代,形成宿迁市食用菌产业的第二个春天。

      首先是调整食用菌产业结构,扩大食用菌种植品种,降低市场风险。

      其次是迅速发展冷藏、加工、保鲜、风干等技术,增加食用菌储藏时间。

      再次是大力发展工厂化生产模式,变食用菌季节化生产为周年化生产,减少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沭阳县新建了600亩高标准食用菌基地,以工厂化模式周年生产纯白金针菇,经济效益高;市湖滨新城天立食用菌有限公司采用现代化生产车间周年栽培杏鲍菇、金姬菇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

      最后是重点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扶持现有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帮助他们与大户、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组织货源,帮助他们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财政资金的扶持等等;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规模较大的食用菌加工企业,进一步促进宿迁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运用“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模式,促进菇农销路通畅,公司货源充足,加工产品质量可靠,进一步完善和延长食用菌产业链。

      我市食用菌产业要实现新的辉煌,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其正确引导能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各县区、乡镇要制定中长期的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并制定一套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奖补力度,同时在小额贷款、农户生产保险等方面协调有关部门、企业给予产业发展的扶持,解决菇农实际困难,提高菇农生产积极性。还要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影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做好这几方面,宿迁市食用菌产业将大有可为,前景无限。”孙帮利肯定地表示。(汪学飞 陈洪亮/网上宿迁)

     

    编辑:XS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