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 发菌期间的污染
1.1毛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一种好湿、高温性真菌,接种时间不长,便在菌袋口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菌丝很快蔓延至整个菌袋表面。毛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中,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在接种过程中,若不注意无菌操作或搞不好环境卫生,则极易发生毛霉,毛霉在潮湿条件下生长迅速,若遇阴雨连绵天气,或接种培养室湿度过高,均易受毛霉侵染。防治办法:
--环境消杀:搞好环境卫生,切实注意保持培养室、栽培室及周围环境的卫生。
--规范操作:培养料灭菌应彻底、接种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防治结合:发菌期间喷洒百病傻及赛百09溶液以预防,对污染菌袋进行药液浸洗,以防蔓延。
1.2 曲霉 :该病害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有黄霉病、黑霉病等。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腐败的有机物上,主要靠气流传播,是侵染的主要途径,曲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并嗜高温。防治办法:参考上述。
1.3 青霉:是食用菌制种及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污染性杂菌,病害名称叫青霉病,也叫蓝绿霉病。菌丝初期白色,可形成圆形菌落,外观略呈粉末状。随着其菌丝生长,颜色由白逐渐变为绿或蓝。老菌落表面常交织形成一层膜状物,覆盖在培养料面,使之与空气隔绝,并能分泌毒素,使食用菌菌丝体致死。
青霉病喜酸性,若培养料酸性大,也易发生该病菌。青霉菌发生也与食用菌菌株长势强弱有密切关系,若菌丝长势弱,也易招致该杂菌发生。防治办法:
--选用脱毒菌种。
--清理环境卫生。
--调节好培养料pH值。
--局部发生可用消霉王溶液注射。
1.4 木霉:木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培养料受侵染后,初期菌丝白色,纤细致密,形成无固定形状的菌落。以后从菌落中心到边缘逐渐产生分生孢子,使菌落由浅绿色变成深绿色霉层。菌落扩展很快,特别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几天内绿霉即可侵染整个菌袋。防治办法:
--每5天左右对培养室(棚)喷洒一次赛百09溶液,预防效果较理想。
--菇房湿度不能过高,并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药剂防治,菌袋感染绿霉可使用百病傻或赛百09药物150倍液浸洗。
1.5 链孢霉 :链孢霉常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这是一种顽强、速生的霉菌,培养料受污染后,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橘红色的霉层。发病规律及侵染途径:培养室环境不卫生;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或棉塞受潮过松;或菌袋破漏等,是链孢霉侵染的主要途径。防治办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从各个环节杜绝杂菌侵入。
--对接种箱用甲醛薰蒸后再用,或采用接种净化机进行接种操作;接种室喷洒百病傻溶液。
--培养室进行彻底消杀,参考前述相关内容。
--对污染链孢霉的菌袋,可挖坑将其深埋或烧毁。
2、菇期病害
2.1 高脚菇:生理性病害,原因有2种,其一是菇棚通气不良,造成菌柄徒长;其二是现蕾过多,疏蕾过迟。解决办法:
--出菇期间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
--应在菇蕾长至小钮扣大小时及时疏蕾。
2.2 黄色斑点病:原因是喷水时直接将水滴喷到了子实体上,或者感染了细菌。正确的喷水方法是将喷雾器喷头往上喷细雾来增加空气湿度;如属细菌性病害,则可喷洒黄菇一喷灵300倍液。
2.3 腐烂病:原因是气温过高,超过20℃即超出正常生长范围,造成了子实体生长不良,腐烂而死。出菇期菇棚内应维持8℃~18℃的温度较为合适;属于细菌性病害时,参考上述。
3、菇期虫害
白灵菇出菇期,虫害一般有菇蝇、菇蚊等,多发于冬春之交或暖冬气温回升时,严寒冬季发生很少,一旦发生,可在棚内喷洒高效低毒的氯氰菊酯等杀虫剂防治。
4、商品菇质量欠佳的原因
4.1 个头小:
--培养料营养不良。
--两头出菇的,一头菇片过大,而另一头菇片则小。
--培养料水份很低,造成菇片很小,个头不足。
--疏蕾过迟,浪费了过多的营养。
4.2 菌盖偏薄:
棚温过高,菇片生长迅速而造成。
4.3 菌柄细长:
多是因为通气不良及疏蕾过迟而造成。
4.4 菌盖色泽发暗:
多是因为棚内湿度过大造成,合理的湿度应为85~90%。(曹德宾/ 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