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山东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食用菌种植基地,7座银灰色智慧方舱整齐排列,舱内恒温恒湿环境下,金耳菌菇舒展着橙黄菌瓣。

“温度22℃,湿度75%,氧气浓度21%……”在智慧方舱监控室,工作人员轻点屏幕,7座方舱的实时数据清晰呈现。这些长12米、宽3米、高3.2米的“科技大棚”,搭载“五恒一智”系统,能精准调控温度、湿度等五大生长要素,为100多种菌菇打造“定制环境”。
“传统种植靠经验,智慧方舱靠数据。”项目负责人彭飞拿起一枚金耳说,金耳种植除采摘、换菌棒外,全程无需人工,单人可管7个方舱。通过精准调控,金耳出菇周期稳定在45天,全年产8批次,单棒产量400-500克,比传统种植增产30%以上。
按单个方舱的标准化菌棒测算,年产金耳23万斤,参考16-20元/斤的批发价,单舱年收益36.8万至46.08万元,7个方舱总收益超320万元,净利润达156万元。如今,方舱已拓展种植秀珍菇等品种,未来还将引入溯源系统,让“智慧菌菇”更具竞争力。
截至目前,沂山菌业已带动3个村集体增收,为农户创收超50万元。从传统黑木耳种植到智慧方舱多品种培育,沂山风景区的食用菌产业正在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