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邢台市临西:“废里淘金”得实惠黑菇闯开“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0-02-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临西是农业大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超万亩。玉米收获后,各家各户门前堆满玉米芯。富有经济头脑的临西农民“废里淘金”,他们利用资源优质,种起营养丰富的黑平菇,农民们靠“黑色经济”走向了致富路。

      种植黑菇“留一手”

      玉米收获后,许多农民就利用玉米芯种植黑平菇。由于玉米收获期几乎在一个时间,各家种出的黑平菇都在同一时间收获,同一时间上市,导致价格下降。俗话说,物以少、以早为贵。临西县万合食用菌合作社社员杨世忠经过细心观察、分析,决定先下手为强。等玉米收获后,他将玉米芯装起来,放在屋里保存好,以备明年使用。第二年,当别人玉米还没收获,他就开始利用陈玉米芯种黑平菇。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农民纷纷错峰种植,赚了一笔。

      大棚种上“技术菇”

      刚开始种植黑平菇时,有的农民在屋里种。但由于温度和湿度不好掌握,种出的黑平菇不是产量低,就是质量差。后来,技术部门大力推广大棚种菇技术,很多农民在自家院里建起3分地的塑料大棚。去年,许多农民一下子种植了3000多公斤玉米芯的黑平菇。由于精心管理,长出的黑平菇一上市,1公斤就卖到3—4元,高出市价一倍多。杨世忠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冬闲季节出售四茬黑平菇,收入在8000多元,扣除建棚、买料成本5000元,纯赚3000元,抵得上5亩地的收入。

      销售玩出“新花样”

      为突破农民技术力量薄弱、效益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瓶颈问题,许多菇农都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合作社还想出了许多“绝招”:有的用车将菜菇连菌袋一起拉到集市上,随时出售随时割,这样菜菇就“常卖常新鲜”;有的和大企业、县城超市等收购商联系好,将收获的菜菇装在保鲜袋里,迅速送到。有了这些“绝招”,菇农省心多了。

      目前,仅万合食用菌合作社的150余户社员的卖菇收入就突破了200多万元。该县组建的涉及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达24个,带动入社农民近2万人,每年为社员创收3000多万元。(中国经济网)

     

    编辑:XS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