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水县乡平台服务让小香菇成为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0-02-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河北省涞水县明义乡位于县城西南,1999年在县原种场上班的东官庄村张庆水回到村里搞大棚香菇,年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让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们十分震惊,2000年这个村就发展大棚十几个,东明义、西明义等村也开始有人种植香菇。
随着群众建棚积极性的高涨,出现了资金短缺和技术服务等问题。当时这里的农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而建一个大棚就需要4000多元,买10000个菌棒需要1万元,建一个大棚共需要投入1.4万元。1.4万元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就成了天文数字,为解决这一问题,县、乡两级政府和县农联社取得联系,通过小额信用贷款形式帮助群众解决资金问题。这些年,在县乡两级的帮助下,农联社为菇农解决小额贷款1000多万元,其中2009年一年协调小额贷款近300万元。该乡还加大技术扶持力度,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到该村办培训班,邀请河北农大、廊坊等地食用菌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几年间该乡就举办各类食用菌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为使香菇产得出卖得出,县乡两级政府还积极搭建产销服务平台。一是2004年该乡成立了食用菌协会,负责帮助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拓宽销售市场。二是招商引资。与北京老板合作成立了北方兴旺食用菌有限公司,公司建有冷库、浸渍设备,能够起到临时储存和加工作用。2008年又与满城县杰达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蘑菇基地,把香菇经过加工制作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仅靠这些公司和基地每年就帮助菇农销售香菇100多万公斤,菇农再也不用为卖不出去产品发愁了。
目前,明义乡18个村全部发展香菇业,大棚数量已突破600个,菌棒达1500多万棒,年产700万公斤,产值4000多万元。东官庄一个村就有大棚200多个,种植户50%以上,靠种香菇全村纯收入450万元,人均增收3200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