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以为种下好菌种,就能有个好收成,可没想到菌种刚种下就全烂了!去年年初,岫岩牧牛乡几十户菌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实在没办法,菌农们向法院求助。经过法院有关人士的调解,菌农们的损失终于得到赔偿。
岫岩牧牛乡是全国有名的香菇种植地,全乡几乎60%的农户种植香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去年年初,岫岩牧牛乡食用菌合作社的社长姜佰秋代表几十户菌农与丹东某菌种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购买了10余万元的香菇菌种。菌种运到各家各户后,菌农们忙活得热火朝天。没想到,菌农们辛辛苦苦地把菌种蒸出来,种到菌种袋里后,蘑菇不仅一个没长出来,菌种反而全都烂在袋子里,也就是说,种子是劣质的,别说什么好收成,基本就是颗粒无收!几十户菌农全急坏了,大家来找姜佰秋,姜佰秋自己家里的菌种也烂得一塌糊涂,损失惨重!眼看着大半个村子的人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有人提议——咱去找法院吧!
姜佰秋来到黄花甸法庭,找到了庞庭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庞庭长立即建议姜佰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丹东某菌种公司对其出售假菌种的行为给予赔偿。当事人提起诉讼后,法院立即立案,庞庭长亲自向丹东某菌种公司送达了相关手续并及时开庭。庭审中,这家公司虽然承认菌种质量不好,但却强调该公司也是受害者,以无钱为由不同意赔偿。为了减少菌农们的损失,庞庭长先后五次去丹东,耐心做被告的思想工作,最终对方同意调解,并当场将8万元赔偿款给付姜佰秋等菌农。为了减轻菌农们的损失,法院又破例全部减免诉讼费用。菌农们有了钱,立即购买新菌种,重新蒸、种。收获时,所有菌农家都有了个好收成。以每家2万元的纯收入计算,此次调解,法院为菌农们挽回了百万余元损失。
案子虽然办完了,法官们却把菌农们的事放在心上。转眼一年过去了,又到了“3·15”,岫岩法院的法官们又来到菌农中间,仔细询问了今年的菌种、用工情况、销售情况,并向他们讲解了签订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菌农们懂得了依法维权,心里踏实多了。(千山晚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