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图片新闻
山西副省长张复明关注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

山西副省长张复明关注食用菌科

  本网讯(记者 尚玉玲)4月24日下午,山西省食用菌协会会长...[详细]

辽宁:辽阳市佳琦食用菌合作社黑木耳技术服务队指导种植技术

辽宁:辽阳市佳琦食用菌合作社

  本网讯(记者:牛雅)近日,辽宁省辽阳市佳琦食用菌合作社...[详细]

陕西:汉中洋县贫困户观摩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

陕西:汉中洋县贫困户观摩学习

  本网讯(记者 齐彩梦)4月25日,来自陕西汉中市洋县沙溪村...[详细]

朝鲜国家食用菌发展局一行到福建漳州参观考察

朝鲜国家食用菌发展局一行到福

本网讯(记者 尚玉玲)4月25日,朝鲜国家食用菌发展局局长金哲...[详细]

黑龙江:北味集团前往新疆地区考察食用菌产业项目

黑龙江:北味集团前往新疆地区

  日前,由北味集团董事长齐振东、党总支书记王立运、技术总...[详细]

本月热门点击

四川省彭州市毛木耳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与解决办法(上)

发布日期: 2010-04-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四川省彭州市毛木耳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与解决办法(上)

刘叶高/文

  根据福建省三明市对口支援彭州市红岩镇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彭州市农发局的安排,以及援建“彭州市珍稀食用菌试验示范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的需要,本人于4月14-23日前往彭州市进行食用菌生产考察和举办食用菌援建项目首期技术培训班。

  彭州市栽培毛木耳已有10多年的历史,生产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成效,成为四川省的毛木耳重点生产基地之一。据了解,这几年该市每年栽培毛木耳都达一亿多袋,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种植业项目。这两年,彭州市还开始开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以及鸡腿蘑、鲍鱼菇等珍稀食用菌生产。红岩镇的梨花坪村是毛木耳重点生产村,2007年还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梨香”牌木耳商标。

  该市在毛木耳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彭州市离四川省会成都只有几十公里,高速公路贯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通过此次考察了解,增进了三明市与彭州市食用菌援建项目和食用菌生产取长补短的合作意愿和信心。本文是本人此次在彭州市红岩镇梨花坪村讲课的部分内容,现把它整理发表在《食用菌市场》刊物上,旨在对当地菇农有所益处和起抛砖引玉作用,仅供参考。

  一、主要技术问题

  从我们先后到彭州市红岩镇、磁峰镇、丽春镇3个镇5个村的毛木耳及2家食用菌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农户了解情况看,毛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有:

  1、制袋污染率高。从走访中了解到,这两年多数农户毛木耳制袋污染率都在10%以上,高的达20~30%。而我们在丽春镇1家食用菌企业生产基地看到,制袋污率高达60%以上,有2批次约7万袋的鸡腿蘑全部报废。磁丰镇1个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3万袋的鲍鱼菇也全部污染杂菌。

  2、栽培产量偏低。据农户说,毛木耳菌丝生长好的菌袋(干料1.1~1.2公斤),袋产干耳可达0.2公斤左右。若把菌丝生长状况不够理想的加在一起平均袋产干耳约在0.15公斤左右,低的只有0.1公斤,生物学效率偏低了一些。

  3、病虫害严重。病害主要有绿霉、红霉、黄曲霉、青霉和假单孢杆菌、细菌、粘菌病等。虫害主要有:菇蝇、菇蚊等。

  二、原因分析

  从走访的农户和生产实际看,菇农栽培毛木耳具有一定的技术经验,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生产技术问题呢?我认为有多方面的综合原因:

  1、气候环境与生产老区问题。彭州市紧靠四川成都省会,盆地、平原海拔多在600多米,空间湿度比较大。菇农说,一般正常天气下菇房空间湿度在70%左右,平时气候比较闷热。彭州市又是木耳生产老区,搭建的菇棚是平顶围膜不开窗棚,较不适合高温高湿区域栽培,且有的菇农在一个比较简陋的菇棚连续栽培7-8年,仍在使用,环境污染源多。再加栽培技术多沿用早期生产模式,对较不适应的生产工艺和栽培技术没有进行革新和改进。

  2、菌种质量与管理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在我国来讲是个比较复杂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但在这里主要是菌种多数为自制自用,由于农户之间的技术水平不一,制种的质量也不一。尤其是菌种配方差异较大,使用原料较不统一和规范,菇农对种性认识不足,对已老化长菇的菌种也在使用。

  3、原辅材料选用与处理问题。栽培原料除了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和无可非议的玉米芯粉外,也利用稻草粉作为部分培养料,这对不是草腐生型品种来说,菌丝生长是有影响的,对产量也有明显影响,且玉米芯粉和稻草粉又都太粗。还有棉籽壳用前没有预湿处理,随配随用,不利控制病虫害。

  4、拌料、装袋与灭菌问题。拌料多数为人工操作,粗放,不均匀,最后虽过一次小斗型拌料机,那只是把成团的棉籽壳打散而已。装袋过松,料与袋不贴紧,且菌袋选用20~22×58~60×0.28~0.03㎝的大规格和偏薄的聚乙烯塑料袋,很难把料装紧,装紧了就会破袋污染。灭菌使用宽平方型铁板锅水灶,锅水与灭菌的菌筒隔板距离又偏近,灶灶均有菌筒“泡水袋”,即叠在灶内底层的2~3层菌筒汲水过多,湿度过大,接种后菌丝很难成活。有的农户认为灭菌要更彻底一些,升温到100℃时,保持达34~36个小时,这对培养料营养成份有一定的影响。

  5、接种、养菌与通风问题。接菌是使用宽5㎝×厚0.5㎝的大口径塑料圆卷为两头直接做为接种穴,接种后用报纸封口,橡皮筋卷着。从已上架的菌筒拿掉封口报纸看,很多菌筒接种量不足、接不满、接不实,菌种很容易干燥死亡,不萌发、不吃料。此次我们到彭州没有看到毛木耳菌袋培养现场,据菇农说,养菌基本不采取人工加温措施,是把接种后的菌袋码成一堆培养,待菌丝满袋后把菌筒挑到菇棚出耳时才挑选菌筒,好的上架出耳,污染的扔掉。菇农采用这种方法养菌的目的是为了保温,但则不利通氧。春栽毛木耳接种时气温都较低,如果不进行人工加温,菌种的萌发力就低。我们在磁峰镇看到多数菇农为了使养菌室保有一定温度,在室内把鲍鱼菇菌袋码堆在一起,面上盖上塑料布,不开门、开窗通风,我们打开培养室房门时,房间一股强酸味直扑鼻子,这样菌丝怎能长得好?

  6、开袋口催蕾与喷水出耳问题。出耳除了菌袋两头接种口长耳外,菌筒中部开1~2个口,共3~4个口出耳。大部分是菌袋两头接种口先出耳,菌袋中间开口的后出耳。由于袋口两端接种口较大,出耳的原基多,形成的“蒂头耳”大,伸展的有效耳片少,商品耳片也就少,会直接影响产量,且菌袋中间开1~2个菌口的开口也较大,也有类似两端袋口出耳状况,但会好些。菌筒开口后把开口处朝下方单袋、单路、多层架平放,不采取催蕾技术,让菌筒自然形成原基,陆陆续续出耳,潮次不整齐。出耳后不敢喷水,一喷水就会流耳、烂耳和发生病虫害等问题。而从毛木耳的生长实际情况看,耳片形成后,就要有一定的水分,才能长的大、长的快。如在三明市除阴、雨天外,晴天若再加气温较高时,每天木耳至少要喷2次重水。可在彭州多数农户木耳原基形成后控制喷水,有喷水也是喷在无开口的上面一边菌袋上。这种出耳管水措施对产量是有影响的。

  三、解决办法

  1、改建较易排湿、降温、通风的栽培出耳棚。菇棚搭建首先要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如垃圾堆)的场所,耳棚四周要开通排水沟。菇棚的棚顶要建“帽顶式”拔风通气廊窗,门窗应安装防虫网,以防菇蝇、蚊进入,棚内有条件的可铺浇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洁消毒工作,菇棚门口外部要留有一定空场地,以便装卸菌袋,每座菇棚相邻要留有一定空间,不要紧挨太近,以利光照和通风。

  2、引导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菌种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菌蕈菇一朵,菌种应为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菌种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既符合国家有关规章制度,也符合农民生产实际需要和切身利益。因此,建议菌种要持证生产和经营,纳入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管理范畴,加强管理。有了高产优质抗病的菌种,就能提高木耳等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

  3、选择较适合于木耳生产的原辅材料和配方。栽培毛木耳的木屑粒径可稍粗些,为3-5毫米就较耐烂筒和延长菌筒寿命,从而多长耳,提高产量,玉米粉稍细些,为1-2毫米。稻草粉尽量不用。棉籽壳要进行预湿处理,即在水池中浸泡48小时,浸泡时按池水量加入0.5~1%生石灰杀菌。菌袋要求拉力强,厚度达0.045~0。05㎝左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建议改用17×58×0.045~0。05㎝的菌袋和去掉两端用套卷接种做法,这对彻底灭菌、菌丝生长、降低污染率、提高产量都有好处。其参考配方是:棉籽壳30%、杂木屑30%、玉米芯粉25%、麸皮7%、米糠6%、蔗糖1%、石膏1%。(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