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康县稻田亩产值也能过万元
发布时间:2010-06-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 (记者 郝海霞)5月下旬,随着黄堡镇大坪村村民汪子华的1.8万袋袋料黑木耳喜获丰收,袋料黑木耳露地栽培在保康试验成功。
袋料黑木耳栽培是保康县继袋料香菇之后,将重点推广的又一项食用菌生产技术。与袋料香菇相比,后者更有生产潜力和经济优势。一是节约基础设施投入。袋料黑木耳采用露地排场出耳,不需要搭建遮阴棚和摆放架。二是省工省木材。木耳采摘后不用烘干,只需晾晒脱水就行。三是节省时间。从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到排场出耳、采收结束,春栽需要4至5个月,秋栽需要5至6个月,而袋料香菇的生产周期是11个月。实验表明,保康县利用稻田排场,正好符合水稻生产茬口,不会影响水稻种植,适合稻耳连作种植模式。四是经济效益好。据负责本项试验的大山合公司专家介绍,在我县,采用18×55cm的袋子生产,平均每袋可产干木耳0.07公斤,按目前市场价48元/公斤计算,每袋产值可达3.36元,刨去2元成本,每袋可获利1.36元,而每亩稻田可摆放1万袋,少种一季冬季作物,每亩产值能达到1.4万元以上。
截止目前,保康县已有三个乡镇启动了袋料黑木耳规模生产,黄堡镇大坪村的50万袋秋栽正在备料,全县总规模可达到100万袋。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