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七月底第一批鲜菇出棚
7月19日,小暑天气,横县云表镇朝南村南畲地。
由广西集盛食品有限公司投资一亿元建设,占地十万平方米的朝南大棚工厂化蘑菇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在小湖边,蘑菇生产厂房、加工区、职工宿舍区一字排开,在蘑菇基料的堆料场里,一辆铲车正在忙碌地将稻草推进蓄满了牛粪、猪粪水的水池沤料,另一辆铲车则将沤烂的熟料推进隧道发酵车间进行后期加工。
"康森"台风带来了降雨,使入伏以来酷热难耐的天气稍有缓解,二十多名正在进行第四期基地土建作业的朝南村民工作热情更为高涨。
朝南村新时代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广常看上去心情不错,这位四十多岁的汉子作为项目在朝南村的具体负责人,自从今年二月份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每天都呆在工地上"督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按计划,整个项目共分六期建设,目前,蘑菇种植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一期厂房已经投入使用,二期厂房正在进行菇架搭建,三期厂房完成了地基水泥浇筑和灌水夯实,四期厂房则已经开工建设。
"这个月底就有第一批鲜菇出棚了,村里的群众,县里和镇里的领导,集盛公司那边都在盼着呢。"覃广常说话的时候显得双目炯炯有神。
土地流转成功吸引大项目落户
云表镇朝南村是一个只有408人的小村庄,前几年,村里群众靠种植茉莉花和种桑养蚕发了家,所有农户都盖起了小洋楼。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几年人均收入达到五千元左右之后就停滞不前,村里有些年轻人嫌做农工日晒雨淋太辛苦又赚不了大钱,相约结伴跑到广东打工去了。
转机出现在实行土地流转之后。2008年,邻近的新仲村通过土地流转搞起农业旅游观光项目之后,很快便被定为南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容村貌一年一个大变样。看到邻村人做得风生水起,头脑灵活、不甘人后的朝南人坐不住了,朝南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面到镇里和县里跑项目,一面动员村里的群众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到2009年初,全村2250亩土地全部完成流转,朝南村新时代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流转土地的"大管家"。除拿出400亩山地和1550亩田地承包给村里能人开发之外,合作社特意留出了南畲地这块占地300亩,土地平坦,依山傍水的"宝地"。
"当初有外地人想来承包种其它东西,可是我们不肯,就是想等着大项目上门。"覃广常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仍不无得意地说。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09年下半年,广西集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开展工厂化生产蘑菇试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急需扩大种植规模,经过反复比对,最终选定土地流转工作基础较好的云表镇云表社区朝南村、校椅镇榃冷村委陆村,分别建设种植面积各10万平方米的工厂化蘑菇生产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基地引进国外先进品种,采用空调种菇、隧道发酵技术,实现周年化、全天候生产,集盛公司还承诺提供菌种和成品保价收购,邀请三位国内蘑菇栽培的技术权威开展研究和对菇农进行培训,合作社负责组织菇农按要求开展生产。
2011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在朝南工厂化蘑菇生产项目的股份构成里,朝南村每个农户都有一定的土地入股,最多有的36亩,最少的也有20多亩,全村人都是公司的"小股东"。
村企合作,企业带富的能力是十分明显的,根据覃广常的介绍,仅是与集盛公司合作的工厂化蘑菇生产项目,朝南村每年就可以从集盛那里得到土地租金、土地分红、养老保障金30万元左右,同时村里还能安排200名劳动力进公司就业,每个工人每天可以挣到50元的工资。"另外的一千九百多亩土地承包的收益我还不算在内,单是这个项目全部完工后,我们村每年从集盛公司那里领到的钱就将近400万元,按人头算下来,全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是十拿九稳的。"覃广常说。
"集盛公司是来和我们一起赚大钱的,大家合作非常愉快。"覃广常掐着手指为我们一一数来,"你别看前期投入大,其实项目建成后,按现在的技术,每年可采摘5造鲜蘑,每平方产菇40斤,每斤3元,一平方的菇可以收入600元,一年可以创造6000万元的产值。"
"土地流转给我们村带来的好处很大,以前大家各干各的,村里想集中力量办些像新农村建设这样的大事很困难,现在可不一样,每笔收支由合作社公示后统一运作,集体经济也有钱了,村道扩建工程、村民游泳池、村民餐厅这些设施很快就要建好,去广东打工的青壮年全部回来了。"覃广常最后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