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市汤旺河区食用菌生产联合体呈现十大特点
发布时间:2010-10-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区把完善食用菌生产联合体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规定每个食用菌生产单位都要建立一个生产联合体,选择一个技术成熟、管理经验丰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户为中心户,进行资源、资金、技术等多种资源优化配置,把围绕中心户规范动作做为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行动的重中之重,投入主要工作精力,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推进落实。全区供重组生产联合体39个,培育优质中心户39个,生产黑木耳3150万袋,完成年计划的78.8%;各种菇类食用菌生产940万袋,完成年计划的99%,实现了食用菌生产总量不滑坡,技术有创新,工艺有改善,管理又提高的工作目标。
一是规范食用菌种。在菌种使用上,重点推广了广大种植户比较认可的黑29、916、丰收2号三大菌种,占总生产规模的比例达到41.6%、47.7%和10.6%。在定点菌种厂统一购进、按生产规模分配到各生产单位,在中心户的指导下,统一制作二级菌、三级菌。
二是以食用菌生产联合体的方式启动生产,互助互学,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促进了原料、劳力、设备、技术、资金、管理等多种资源的优势互补。普及率达到92.6%。
三是标准化蒸菌。全力推广“崔忠伟灭菌法”,全区“崔忠伟灭菌法”菌锅130台,普及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集中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利用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公关,新技术改造的灭菌锅炉更加先进和节能,提高了灭菌效率,降低了菌袋损耗和烧柴成本,进一步推进了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
四是人力手推菌车。为了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石林林场中心户黄国祥,通过生产实践,研究设计了四轮人力手推车,手推车一车可装运十筐木耳袋,改变了传统撞锅蒸菌、出锅凉菌、运输养菌一人搬运一筐的劳动方式普及率达到73.4%,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五是离子风接菌。在全区范围内统一采用可移动式离子风接菌。采用离子风接菌即安全可靠、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又方便灵活,使用性、可操作性强,接菌效果好,菌株成活率高、发育好杂菌感染少,普及率达到73.6%。
六是养菌室内统一使用可升降人力梯。在养菌室内使用可升降人力梯摆放菌袋方便快捷,消除了用普通梯子摆放菌袋时搬运梯子或在登高摆放时由于操作不当、梯子受力不均所造成的工人受伤、菌袋受损等隐患,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能,普及率达到69.8%。
七是统一使用黄国祥小孔开口器。持续推广了“黄国祥小孔无根开口器” 普及率达到100%。其中:76孔、86孔、98孔、120孔分别占总量的22.5%、25.8%、41.7%和10%。
八是采用一级多泵喷淋方式。全力推广了分期分块喷淋和一级多泵喷淋技术,今年分期分块喷淋和一级多泵喷淋普及率分别达到75%和70%,同比分别增长38.9%和79.5%。进一步推进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
九是采用全光下木耳摆放。2010年,有条件的食用菌生产单位都要建立10万袋以上的全光下木耳摆放基地。全光下木耳基地的规模要突破1350万袋,占袋栽木耳总量的33.7%,同比增长14.8%,加快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步伐。
十是全面实施分等采摘分级晾晒技术。在巩固现有分等采摘分级晾晒普及率100%的前提下,着力推广白桦河林场创新的半温室式木耳晾晒方法,该方式即可避免连雨天,有实现了在有效的空间和时间内优质木耳快速干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半温室式木耳晾晒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30%。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