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后杨木林子村,相比室外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温室大棚内的香菇生产显得红红火火。这个村利用订单农业带动特色种植业发展,截至目前,全村共有150多栋温室大棚栽植香菇,年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后杨木林子村学习外地经验组建了海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广州和哈尔滨等地客商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民兴建温室大棚种植香菇。对于存在资金困难的农户,村里负责与农信社联系,为每个新建温室大棚协调最多3万元的贷款;对于香菇日常管理,村里从海城市接文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全程指导,适时开展技术培训。这些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村共有150多栋大棚进行香菇生产,其中,仅去年秋季就新建了50栋。这些温室大棚全部用于香菇生产,按每棚年产量2万公斤、每公斤4元计算,经济收入可达1200万元,纯收入超过50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柴国权介绍,发展订单农业不仅解决了产品“难卖”问题,“托起”了温室香菇特色种植,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还带动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就业。据不完全统计,150栋大棚温室常年需要雇用180多名劳动力从事菌棒制作、棚室管理等工作,仅一个冬季,这些劳动力人均可赚到4000多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