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早期美国兴起了在自家种蘑菇的风潮买蘑菇包(菌种)放在家里养,长出的一簇簇蘑菇既能当一种独特的观赏植物,又能直接摘下做菜吃。如今这股风潮吹到了国内,那些常上园艺论坛的朋友已经开始在讨论自己种出的蘑菇变成蘑菇肉片汤时,有多鲜美。在淘宝网上,更是有人挂出了出售能够自种的家养蘑菇。
至于种蘑菇是否比种花难?答案是:只要你抱着科学实验的态度,用微波炉和大盘子捣鼓出“自家产”的爱心食品,并非难事。
拿出平底锅 种自己的蘑菇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介绍了尝试用各种普通家庭生活用品来种蘑菇的“蘑菇冒险家”西蒙尼。西蒙尼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癌症研究专家,去年圣诞期间花26美元在网上买了套蘑菇种植工具,开始了与癌症研究无关的实验道路。“选择不同的蘑菇类别,实验各种种植工具,探索不同的方式,实验的过程同样令人愉悦,丝毫不亚于吃那可口的蘑菇汤。”西蒙尼表示。
如今西蒙尼的两个孩子也都迷上了这项“园艺”。“五岁的小儿子每天只会问我两个问题,我们能把蘑菇摘了吗?我们可以煮蘑菇了吗?”西蒙尼笑着说,种植蘑菇成了亲子交流的最好渠道。
西蒙尼详细讲解了种植的方法。首先要仔细阅读蘑菇种植包的说明,把少许木屑放到一个平底锅里,接着用塑料袋搭出一个小“帐篷”。此后的日子里不定期浇水,便能陆续收获可供家人享用的蘑菇大餐。
美国华盛顿“家种蘑菇”工具包的经销商保罗·史塔梅茨表示,室内蘑菇种植工具包的销售额在过去三年里每年递增25%。目前相关工具种类繁多,适合不同品种的蘑菇。
如果自家有花园或者菜园,大家还能买点更专业的户外蘑菇种植工具,将蘑菇菌丝放入树桩,在自然环境中等待“宝贝”的成长。当然,在户外种植的工具比室内的要求更多:首先需要在木头上钻洞,接着用钉锤把木钉钉入洞里。更难熬的是,有时人们需要等上一年甚至两年才能盼到蘑菇真正成型。幸好一旦成熟后,“果实”就会连绵不断地生长出来,持续多年。
这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成就
蘑菇的热量低且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其维他命D的含量之多,只有少数新鲜水果或者蔬菜里可以媲美。因此,当自种蘑菇在美国风靡后,这股热潮也刮到了中国。相比美国动辄几十、上百美元的价格,在国内种蘑菇还挺实惠。平均一个蘑菇包可以长三四拨蘑菇,加起来有一公斤左右,而一个蘑菇包只要八、九块钱,且喷喷水就能长好。长出蘑菇后可以挂起来当装饰,也可下锅做菜。等长不出蘑菇了,蘑菇包里的残余还可做化肥。
自己种蘑菇不光为吃,更是为了好玩。一些爱种花草的人看到有人在网上“直播”养蘑菇的过程,以及那些雪白、鲜嫩的蘑菇照片后,立即决定加入到蘑菇种植大军中来。“种花可以观赏,种蘑菇不仅能看还能吃,一举两得。而且最重要是看蘑菇成长的乐趣,这和花几块钱到超市买有本质的区别,这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成就感。”一个已经种出蘑菇的网友表示。
蘑菇包栽培 手把手教你
在网上已经有不少店家开始出售蘑菇包,主要以平菇和金针菇为主。记者也从商家那里了解到种植蘑菇的详细步骤:
1、栽培环境:你收到菌包后将其放置在能方便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的地方(阳台或有窗户的卫生间),不能有阳光直接照射(只需微弱的散射光即可),数量少可放在泡沫箱、塑料桶或合适的纸箱里(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止喷水时弄湿箱子),方便管理,也可直接放在地面。
2、搔菌(现在发出的这一步已处理好):等菌丝长满整个培养料(未长满待长满后处理),打开并拉直袋口,将培养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和残存的一部分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可用小耙子或其他工具,将基料表面菌膜搔破,连同老菌皮和肿块一起清除,然后将料面稍整平,为防止杂菌入侵,工具在使用前应在火焰上进行消毒处理。
3、催蕾:将搔菌后的栽培袋用报纸覆盖,经常向空中、地面和报纸上喷水,提高环境湿度,保持覆盖物的湿润,并且每日通风2~3次,温度控制在12℃~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一般3~5天发菇蕾。菇蕾形成后要经常掀动覆盖物,供给菇蕾新鲜氧气。
4、现蕾出菇后的管理:现蕾之后,要增加通风量降低室温,金针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18℃,所以室温不宜超过20℃,4℃以下又很难现蕾。这一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掌握在90%左右,喷水于报纸之上或地面四周空间喷雾,不可直接喷水于菇面上,切忌高温高湿,覆盖物应经常翻动,增加通风量,促进子实体生长。
5、采收:从菇蕾期到采收约2个星期左右,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菇柄,菌柄长且嫩为质量好。采收标准为菌盖下部的菌膜破裂1/3,菌盖大小在1厘米之内,菌柄长度为13厘米~15厘米。采收过早产量低,若采收过晚开伞过多,品质下降。采收时,一手抓住菌袋,一手把菇丛拔起。
6、采收后的管理:采摘后将菌丝体表面的小菇、菇脚除掉,表面清理干净,按每袋50克左右分几次向袋内喷干净的水,让培养料吸水,但袋内不可有积水,再按照上面的管理方法,8天~10天左右就能长出第二批菇。在收了2~3批菇后,培养料变干,这时可在料上打三个均匀的洞,深度为料的三分之二,大小直径2厘米左右,不要打穿袋底,灌入200克左右的水,使培养料吸足水分,倒出多余的积水,按常规管理。正常管理可采收5批左右,但因培养料养分的降低,产量每批会递减。
成败的关键:温度、湿度、通风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