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3北方地区现代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六届全国菌需物资博览会胜利闭幕

    2023北方地区现代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菌业强农 乡村振兴 我们一直在路上

    菌业强农 乡村振兴 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3第五届全国(嵩县)香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

    2023第五届全国(嵩县)香菇产业创新发...

    恶劣气候下食用菌防灾减灾措施

    恶劣气候下食用菌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蓬溪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胜利闭幕

    中国·蓬溪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

    野生蘑菇,防毒指南

    野生蘑菇,防毒指南

    下岗后他变成蘑菇大王

    发布时间:2011-04-0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专毕业后,林金榜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建筑公司工作,本以为就此跳出“农门”,准备在城里闯出一番事业时,却遇到公司改制。工作不到6年的他下岗了,漂泊了两年仍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无奈之下他回到家里,跟父亲种起了蘑菇,却意外地成了年入百万的“蘑菇大王”。
        自幼苦读跳出农门
        林金榜家住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今年34岁。或许是自己尝尽了农村生活的艰辛,林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当农民,因此给他取名金榜—— 希望他能通过读书,金榜题名后跳出农门,做一个不用看天吃饭、能领固定薪水的城里人。林金榜也很争气,1994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专,“是家族50多个同辈人中第一个考出来的,村里为此连续放了一周的电影”。回忆起当初,林金榜满脸的自豪。
        1998年,林金榜毕业后,被分配到鼓浪屿上一家国营建筑公司做项目经理,虽然收入不高,但能在城里生活,他“穷却快乐着”。就在他踌躇满志希望能混出点名堂时,2006年,公司改制,林金榜下岗了。下岗之后,林金榜先后在岛内、同安等地“飘”了两年,想找份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稳定的工作,但却一直未能如愿,无奈之下只好回家,跟着父亲种蘑菇。
        下岗回家爱上蘑菇
        尽管开始时非常失落,但林金榜是个很会调整心态的人,加上小时候就跟着父亲种过,所以慢慢地,他也喜欢上了种蘑菇。
        2007年,在萧条了一段时间后,厦门的蘑菇市场开始复苏,他和父亲商量后,采取了两项新的举措:一是引进冷库技术,种植新品种杏鲍菇,“我的一个朋友在日本吃到了杏鲍菇,觉得味道爽滑鲜美,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杏鲍菇需要生长在13℃—18℃的环境里,必须用冷库才能完成”;二是首次采用了墙式种植法,大大提高了蘑菇的产量。
        不过,因为资金缺乏,刚开始林金榜是租用别的公司的闲置冷库,虽然技术和产量有保证,但利润也很低,基本没赚到钱,“2008年起,我们自筹资金,办起了一个简易冷库,当年的毛利达50万。”2009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种植规模达到3000平方米;2010年,他在山上新增30亩,种植规模上万平方米,年利润也达100万元。
        因为是下岗后重新创业,林金榜很快就成了典型人物——2009年,他的“优质食用菌”项目获得了青年创业贷款,他的蘑菇种植基地也被授予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目前,该见习基地吸引了好几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来工作。
        谈及自己这几年的体会,林金榜笑着说:“以前我对当农民很排斥,现在看来或许我天生就是做农民的料!”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