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云和县兴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香菇棚里,负责人石余凤有条不紊地指挥工人搬运、装车。1万段食用菌菌棒将运到上海港,并装上货柜船运往美国。
“第一批食用菌棒5月中旬运往美国洛杉矶,我的心里还有些忐忑,现在对方对那批货非常满意,还第一时间汇来了加订菌棒的预付款。”石余凤信心十足地表示,首批3万段菌棒运出去前美方付过定金,没有拖欠货款的风险。现在首批产品得到对方认可,表示后续合作还会源源不断。
近年来,日本、韩国对香菇等农产品进口设置条件日益增多,而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不光运输成本高,香菇保鲜度也因距离远受影响,鲜菇出口风险越来越大。
石余凤从事食用菌生产、贸易已有10多个年头。近几年,眼看自家“菌工厂”生产的菌菇面临出口困境,石余凤萌生了转型升级的念头。
2010年,她与别人合伙成立了兴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从生产鲜菇转向生产菌棒。生产过程全部采用微电脑控制,实行流水线作业,日均生产菌棒达到3万多段。因为有多年生产经验,产品质量过硬,本县、周边县市及宁波等地的订单接踵而来,年销售量达数百万段,发展前景一路向好。
“2011年年底,我们由上海一家公司做中介,联系上了美国洛杉矶一家跨国贸易公司,商议采用‘国内发菌、国外出菇’的模式向美国销售菌棒,让美国人尝到新鲜的云和生态菇。”石余凤告诉记者,菌棒运输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到美国后3天左右发菇,7天就可以上市。现在美国方面的定金已经付到了7月份,合作社正在加紧生产,以应对各地订单纷至沓来对生产造成的压力。
顺利敲开美国市场的大门,让合作社走进一个广阔天地。“洛杉矶方面希望我们派两名食用菌专家前去指导,并给出每月1万元人民币的工资及其他待遇。”让石余凤高兴又发愁的是,最近合作社还在和欧洲一家贸易企业洽谈合作,如果达成协议,企业的生产压力还要大大增加。
这几天,合作社花30多万订购的新机器正在调试,投入使用后将实现搅拌、装袋全自动作业。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提升后,能使日均菌棒产量达到4万多段,为满足更大的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