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云南:留守妇女发展食用菌生产 年收入20万元左右

    发布时间:2012-09-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记者 张 寅 通讯员 杨连武) “去年我种了15万棒菌筒,收入18万元左右。我有加工技术,帮助其他人加工菌棒还可以赚10万元,两项收入接近30万元。除去劳务工的工资外,我家发展食用菌生产年收入不低于20万元。”姚关镇董龙村食用菌种植大户樊腾卫的妻子告诉记者。在施甸县姚关镇,妇女们已经成了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村科技富民的生力军。
       多年以来,由于人均可耕种土地面积少,男人外出打工成了姚关镇很多农村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村里男人少了,村民小组的事务就由留守的妇女们来承担,这使得该镇159个村民小组中一度有103名小组长是女性。而近年来,这些留守妇女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个家庭妇女和做点村里的事务,而是积极地扮演起了自主创新办产业,拉动发展促增收的角色。
        2006年,施甸县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而在姚关镇,妇女们从一开始就承担起了发展这一产业的重任。经过几年的努力,产业已覆盖该镇的8个村,种植农户发展到153户,种植规模达到390万棒,实现产值1400万元。然而此时,她们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来自外地的收购商在食用菌菌棒加工中对农户提价打压,产业发展一时受到了阻碍。
        面对困难,姚关镇的妇女们选择了迎难而上,开始在有关部门和农科人员的帮助下,自主开发菌棒加工技术,并在2010年获得了成功,摆脱了菌棒加工“受制于人”的局面。据施甸县食用菌领导小组介绍,目前,姚关镇有食用菌种植协会及合作社3家,建成种植面积1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2个,全县的食用菌种植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2亿元。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