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湖北远安县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自古有“西蜀门户、荆襄要冲”之称。全县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人口20万。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环境宜人。境内资源特别是林业生态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量3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是全国绿色小康县和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2011年,全县香菇种植规模达到1.24亿袋(其中反季菇2404万袋),总产量达10万吨,产业总收入预计可达10亿元以上。香菇产业已成为促进远安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远安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香菇质量安全监管为核心,以5个核心示范基地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的原则,大力推进香菇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张。2011年全县香菇种植规模达到1.24亿袋,同比增长13.6%,香菇总产量1.8亿斤,全国人民人平可食一两远安鲜菇。全县种植规模3000万袋以上的乡镇1个、500万袋以上的专业村52个。积极引导宜昌兴利公司、宜昌科力生公司、长友公司重点办好了5个500万袋以上的核心出口示范基地。
(二)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初步构建了以宜昌森源、科力生菌业等为龙头,兴利公司、大自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营销企业为龙身,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大户为龙尾的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县食用菌龙头企业达到15家、专业合作社10家,500万袋香菇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专业种植大户2100户,香菇产业已成为远安农业产业中体系最健全、效益最好的产业。
(三)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为了大力推动全县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切实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示范区领导小组从基地建设、栽培管理、采收与运输管理、加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产品质量追溯、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了统一的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
(四)出口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县内食用菌重点出口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利用自身强大的市场优势,努力兴办标准化出口基地,已形成“公司+出口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良好发展格局。2011年,香菇自营出口1200吨,创汇1500多万美元。
二、示范区创建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远安县委、县政府站在“打基础、管长远、高起点、严要求”的战略高度上,整合各方力量,统筹谋划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农业、财政、质监、经信、林业、工商、环保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常驻办公,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有专班,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示范区创建目标任务和省商务厅、省农业厅、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要求,制定下发了《远安县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远安县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种植基地建设管理规范、实施办法及处置预案》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三是严格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县政府将示范区创建纳入到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实行奖惩兑现。
(二)大力建设香菇出口基地。创建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基地建设是前提,更是保障。一是搞好科学规划。重点规划建设以茅坪场村为中心的1000万袋核心示范基地,河口乡双坪村、花林寺镇高楼村、洋坪镇芦溪湾村、茅坪场镇银子村等5个500万袋连片核心示范基地,并力争将示范基地打造成科普园、示范园和观光园。二是高标准建设。大力开展“五改”、“三化”、“四到园”建设活动。截至到目前全县共建设标准化菇棚12000个,建设水泥硬化路95公里,建设U型渠42000米,示范基地种植总规模达到5200万袋以上。
(三)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一是建立标准体系。组织食用菌专家全力编写了《种植基地建设管理规范》、《加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规范》等多个食用菌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此指导和引领全县菇农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二是积极开展培训指导。由县农业局牵头,对食用菌企业法人代表、技术服务人员开展技术骨干培训。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全县80%的菇农能够熟练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90%的香菇产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三是切实做好出口基地技术服务工作。按照香菇出口标准要求,为每一个香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分别落实一名基地管理员、基地植保员和技术监督员,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监管和落实。四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统一发放各种食用菌栽培管理记录表,在科学配方、生产种植、采收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指导和督促菇农认真填写生产销售过程记录,逐步建立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
(四)严格实施投入品管理。一是统一全县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远安县食用菌原辅材料地方标准》,凡进入远安销售的香菇原辅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二是对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监管。制定下发严格的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规范,在5个香菇重点出口基地分别设立统一的化学投入品经销点,确保实行统一购买,统一保管和统一施用。三是严格市场准入,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登记备案和许可制度。对麦麸、石膏粉等原辅材料实行品种品牌登记备案制度。
(五)整合资源全力共建。一是聚合项目资金。捆绑食用菌专项、退耕还林、发改、农业、商务、水利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和示范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出台奖励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大力扶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对连片发展新建示范基地的企业、乡镇、大户给予项目倾斜;对营销企业、合作组织或能人给予帮扶;对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企业和农户给予用材用地保障。
三、对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在推进香菇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功夫。一是大力发展包粉(木屑)、包蒸(灭菌)、包点种、包成活的专业化队伍,引导向公司化转变。二是大力发展成品菌筒生产企业。三是在香菇烘干机械化或专业化推进上突破,努力提高香菇品质,着力打造香菇品牌。
(二)在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上下功夫。组织专家教授和一线科研工作者对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文件进一步修改完善,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采取政府投入、招标开发的办法,鼓励县内食用菌企业积极研发品质好、产量高的新品种。鼓励相关企业、示范基地或科研人员开展非耗材香菇种植的研究及试验示范。积极开展香菇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科学研究。
(三)在建立销售加工体系、实现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一是大力发展香菇专业合作社。增强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让合作社真正承担起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香菇经纪人作用,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支持农民经纪人闯市场、活流通。
(四)在农业投入品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修改完善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规范,进一步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逐步在示范区建立高效的农业投入品控制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监控预警制度,纠偏及评估控制制度,专项报告制度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控制等制度。不断提升远安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示范效应和科学管理水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