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专家在线

猪苓栽培中易发生的技术问题

发布日期: 2012-12-0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猪苓有黑、灰、白三种颜色,分别称作黑苓、灰苓和白苓。生长一年以上的猪苓菌核,表皮为黑色有光泽,质地致密韧性强,断面白色或淡黄色,部分可萌发菌丝;灰苓表面灰或灰黄色,光泽暗,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断面白色,在适温条件下萌发很快,可作药用或留作无性繁殖用种;白苓(即幼苓)皮色洁白,手捏易碎,断面嫩白可萌发菌丝,含水率高,烘干后呈米黄色。这三种颜色的猪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通常是一体共存,它只是代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在同株或异株每个生长阶段的增长体差异很大,也就是说,不能依其个体的大小来衡量它的生长时间。
  

    1、关于虫害的问题
  

    在猪苓栽培的段木上发生了各类不同的虫害,据分析,大多是螨类以及马陆等害虫在作怪,防治办法很简单,使用辛硫磷药物,按说明的最低浓度配对后浇入栽培堆即可,一般为1000倍左右,此后注意预防,比如清理周围环境、断绝虫源等,也可每3~7天对周围喷洒一次杀虫药物,即可预防和切断害虫来源渠道。
  

    2、关于段木发生杂菌的问题
  

    段木由于速效营养较低,一般杂菌不易对其形成侵染,但当栽培半年左右,段木长期在无光、潮湿的环境中,也是很容易遭到杂菌侵袭的,一般多为木腐菌类杂菌,即真菌,预防措施为选择优质菌种、掌握合适的水分、温度等条件使蜜环菌健康生长,并尽快与猪苓密切接触,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但是,一旦发生杂菌,可将菌材涂刷100倍左右消毒王溶液,然后即可照常管理。
  

    3、关于猪苓消失的问题
  

    打开栽培堆,找不到猪苓的大菌核,甚至连小菌核也没有,这就是所谓“猪苓消失”。原因有三:一是无性栽培用的猪苓(菌核)种有问题,或者感染病毒病菌、或者失去活性,被蜜环菌“吃掉”;有的可能是有性栽培用的猪苓菌种老化、退化,或者在运输途中受热等不适条件失活,导致栽培后其营养被蜜环菌吸收殆尽;二是蜜环菌菌材属于多代培养,本身没有供应营养的能力,使猪苓没有营养来源而消失,或者有性栽培用的蜜环菌种老化退化引起的抗性低,无法给猪苓进行营养供给;第三,如果猪苓种和蜜环菌种没有问题,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不当,如水分问题,蜜环菌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长,而猪苓则要求土壤含水率在30%~40%,水分稍大,猪苓因通气不足而不能从蜜环菌菌索上吸收营养,水分过大,猪苓因通气不足而失去活性,这时,蜜环菌菌索就会很自然地从猪苓菌核中吸收营养,最后导致猪苓的“消失”。一般可以安排半个月左右浇水一次即可满足猪苓对水的需要。
  

    4、关于生长速度慢的问题
  

    猪苓属于长周期生物,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才能长成,栽培半年时间,猪苓跟小块生姜差不多大,属于正常情况。一般条件下,蜜环菌菌索需要大约两个月左右时间才能与猪苓密切接触,此后还要经历一个营养与反营养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正常供应阶段,半年时间能够长成小块生姜大小,此后还有两年多时间,一般单块重量可达250克以上。
  

    5、关于温度问题
  

    猪苓的正常生长温度,在14~28℃之间,达到30℃以后,就会自动进入生理休眠期,所以夏季管理,更应当心。尽快在栽培堆上覆盖树叶、杂草或草苫等,给猪苓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康秀芬)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图片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魏成龙教授等一行到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基地参考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魏成龙教授等一行

本网讯(记者 明旭影)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魏成龙教授、上海交...[详细]

江西:东江源灵芝专访节目将在央视七套播出

江西:东江源灵芝专访节目将在

本网讯(记者 王燕)近日,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摄制组走...[详细]

河南:省农业处刘晓光处长到世纪香食用菌基地考察调研

河南:省农业处刘晓光处长到世

本网讯(记者 明旭影)近日,河南省农业处刘晓光处长在许昌县...[详细]

陕西:汉中三道公司菌粮保健产品受肯定

陕西:汉中三道公司菌粮保健产

本网讯(记者 齐彩梦)近日,陕西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建军...[详细]

江西:上饶现罕见茸角状野生红灵芝

江西:上饶现罕见茸角状野生红

本网讯 据悉,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花山乡计林村,一名村民...[详细]

本月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