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成都到简阳快速通道终点,走进石盘镇方家林村,袁家礼的食用菌种植场就在这里,近30亩的种植基地非常气派。刚见到袁家礼,他就迫不及待的带着记者参观他的种植大棚,上万个他每日悉心照料菌包整齐排列,生长出的食用菌新鲜可人。袁家礼站在大棚中间,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袁家礼的鞋子上沾满了泥泞,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田间地头,正是20多年来不懈怠的经验积累,才造就了他现在高超的种植技术。
袁家礼9岁时因意外左手手腕处截肢,多少年来,他全靠着自己完好的右手学技术。靠着“单手”,袁家礼闯出了致富的道路。
自强自立十几年探索 成就种植能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看到别人家种“菌子”赚了钱,袁家礼也种起了食用菌。为了学习种植技术,他多次到邻居的种植场帮忙,向经验丰富的种植场主讨教。“刚开始一年种不到1万袋,赚几千块钱。”
那是段走过不少弯路的日子,“有一年混合培养料时干湿度没有掌握好,80%的菌包都出了问题,返工了1万多袋菌包,全部倒出来,然后再重装。”时间紧迫,单手工作不便,工作量巨大,让袁家礼吃尽了苦头,但他却笑着回忆:“也因为这样,懂得了怎样混料才不会出问题”,乐观的袁家礼相信自己的能力,从未想过放弃。
经过多年摸索,2005年开始,袁家礼终于能称自己成了“行家里手”。渐渐的,一年可以赚上2、3万。说起自家食用菌的特别之处,他如数家珍:“我们家玉米粉营养原料加得足,菌包灭菌方法独到,灭菌彻底,菌子自然长得好。”
不懈进取扩大生产 拿全部积蓄建菌场
袁家礼成了村里的种植能手,“我就想着,每年做1万袋赚2、3万,要是做10万袋不就能赚20、30万了?”袁家礼自信自己干得好有经验,从2010年开始,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琢磨着扩大种植规模。
扩大规模需要场地,好观察的袁家礼发现邻村村民外出打工的多,他们的土地要么收成不好,要么干脆丢荒,“要是都拿给我做肯定能做好。”于是,他跟响水滩村二三十户村民协商办理了土地流转的事宜,承包下了近30亩的土地。
在这30亩土地上建起的,就是他的食用菌种植场,他购买了更加先进的种植加工设备,搭起了大棚,十几万袋菌包他一一安置妥当。“去年一下就赚了8万多,今年可能有20万的收入!”
致富不忘带动乡邻 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
而自己发展的同时,袁家礼也不忘带动其他残疾人。他的种植场安置有2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就业。种植之余,袁家礼还教给大家种植技术。
袁家礼的种植场里充满了欢笑,“他们喜欢来我这儿上班,来得早,总是有说有笑的。”能学到技术,能靠自己的劳动赚钱,让在袁家礼这儿做活的残疾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失去了左手,在学会种菌子之前,做什么都不方便,我一路走来也得到了很多帮助。”靠着自己的坚持,袁家礼打拼出一片天地,“自己的艰辛仿佛就在昨天,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帮助其他残疾人。”只要愿意来袁家礼的养殖场工作的,他都欢迎,“想做这方面投资的,我也可以给他们提供建议。”
对话袁家礼>>>
问:20几年种植经历中,最让你头痛的经历是什么?
袁家礼:以前最困难的地方是生产规模小,赚不了好多钱,请人请不起,场地小加设备也不方便。后来一直琢磨着把场地做宽敞,把设备做成循环式的。这几年有经济实力了,而且残联的领导一直鼓励我,我就放开手脚建了这个种植场。现在种植场的布局更加合理了,产量长了十倍,可做起活来还没有以前累了。以前挑水运菌包都靠人工抗,现在修了轨道可以用车运过去。混料也用机器,半个小时就可以弄一大堆,省力多了。
问:这次你拿到了5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会怎么用这笔资金呢?
袁家礼:要用的地方很多!主要就是完善生产设施,比如盐渍池子要新建。去年建这个种植场我用光了所有积蓄,所以一些设施都没来得及更新。这笔资金我要全部拿来搞生产。
问:接下来,准备怎么样继续帮扶村子里的其他残疾人呢?
袁家礼:只要愿意来我这儿的残疾人,我都欢迎,我也经常去问有没有人愿意加入我这里。如果他们要学技术,我也会毫无保留的教给他们。我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愿意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