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17
来源:人民网
4月15日一大早,重庆涪陵区焦石镇卷洞食用菌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长余登合就来到生产基地,按照约定,当天,合作社将向重庆万州市场发送8万袋以上的香菇和茶树菇。
说起如今红火的食用菌产业,余登合坦言,其成功的秘诀就是走股份合作之路。
重质量创品牌,获得“有机”认证
2005年底,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的余登合,联合焦石镇几家农户成立了悦来菌业协会(2006年更名为卷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
“发展之初,我们最为注重的就是产品质量。”余登合说,从最开始他们就把取得无公害食品认证作为目标,专门派人到浙江去学习取经,还与当地农业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了一套种植规范。2006年,仅仅时隔一年,当地产出的食用菌就获得了“无公害食品”认证。2008年,合作社注册“卷洞牌”食用菌商标。
为进一步打响品牌,合作社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坚持不施农药化肥,定期送检,为提高食用菌的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卷洞食用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又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
随着卷洞食用菌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其销售越来越红火,促进了其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到2011年,合作社从最初年产食用菌20万袋,发展到150万袋的规模。
农户土地入股,产量年增百万袋
“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一些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合作社理事刘正海介绍,由于规模逐渐扩大,合作社需不断流转农户土地,并雇用更多农户务工。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如果还是坚持原来的流转政策,很容易出现农户土地向出价更高的产业聚集的情况,造成合作社无法成片流转土地。同时,更多的农户在基地务工,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为解决这些问题,2012年,卷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改制为卷洞食用菌股份合作社,开始吸纳农户土地入股。农户在土地入股后,除了每年能有固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和平时务工收入外,还能按照比例享受合作社收益分红。
“实行土地入股后,合作社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实现了多赢的局面。”余登合说,最初合作社仅有成员14户,实行股份制后,合作社成员激增至115户,255.91亩土地通过入股的形式,成片流转给了合作社。仅仅一年时间,食用菌生产规模就增加了100万袋,达到250万袋/年的规模。
同时,由于利益机制的保障,卷洞食用菌产品品质并没有因为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反而大幅提高,其种植最多的香菇茶树菇,一级产出率达到90%,而在以往不到80%,按照一二三级之间2—3倍的价格差距,仅此一项,就为合作社增加收入上百万元。
不仅合作社,农户也从股份制中获得了利益。2012年,合作社除了支付工人工资350万元外,当年社员分红就达300万元;115户入股农户中,有30多户住进了新建的农民新村,22户贫困户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
建成18个冻库,实现全天候销售
作为一项带动农户增收的产业,卷洞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在品牌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各类补贴外,2012年底,在其成立股份合作社后,重庆涪陵区供销社通过资金入股方式,投入12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合作社建设18个冻库。
“有了冻库,今后,卷洞食用菌就可以实现全天候销售,不受气候影响了。”余登合说,食用菌的销售受气温影响较大,如果气温较高,产出的食用菌就必须及时卖掉,否则就会出现“烂仓”的情况。而合作社有了冻库后,就可以通过冻库的调节,延长食用菌销售时间,使淡季时也有大批量食用菌上市销售,能卖出更好的价。
目前,18个冻库已基本建成,年内就可投用。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预计今年食用菌产出规模可达350万袋,成为重庆市重要的有机食用菌种植基地。
刘正海检查食用菌生长情况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