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收获季节,许多农民朋友为了抢农时,往往将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抛弃或放把火焚烧掉,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殊不知,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可以变废为宝。
安徽肥西县有个叫丁伦保的人,“点草成菇”把稻草等变成了宝。
肥西县珍稀食用菌协会科普示范基地,丁伦保(中)“利用长稻麦草秸秆立体高产栽培食用菌新技术”栽培蘑菇的大棚
1959年出生于肥西县的丁伦保,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现任肥西县珍稀食用菌协会会长、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总经理,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30多年,是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他研究出的“利用长稻麦草秸秆立体高产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经专家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肥西县花岗镇一个占地60亩的蘑菇生产基地,在一个蘑菇棚里看到,一米左右高、用长稻草砌成的一排一排的蘑菇墙在大棚内延伸,每个蘑菇墙上五面(前后左右和上面)都长出了蘑菇,这就是丁伦保历经多年苦心研究成功的“利用长稻麦草秸秆立体高产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该项技术特点是稻草秸秆不用粉碎,选用无霉变的的稻麦草,经1%~1.5%的生石灰水浸泡,软化后沥干水分,采用定型模具制作菌墙,一层稻草放一层菌包(一米高的菌墙一般放3~4层菌包),菌包与菌包之间填上特制的营养土,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起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菌就可以长出菌丝,然后把模具去掉,加强管理就可以生产蘑菇了。
“目前利用长稻草栽培蘑菇的经济效益比高达1:3。稻草不仅可以栽培出双胞菇、平菇等普通菇,还可栽培出秀珍菇、姬菇、鸡腿菇、姬松茸等珍稀菇,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丁伦保介绍说,用长稻草栽培蘑菇技术简便易行,投资小,见效快,不需要设备,栽培蘑菇的下脚料可作为农作物生产的肥料使用,减少化肥的投资,还可改良土壤,非常适合农民朋友就地取材发展。如果采用这项新技术,豆秸、玉米芯、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同样可以栽培出味美可口的各种蘑菇。
用稻草为主要原料的栽培的秀珍菇,采菇女正在忙于采摘
丁伦保将记者带入另外一个大棚,用稻草为主要原料的栽培袋码成一排一排的蘑菇墙,两边冒出一丛一丛的秀珍菇,有4个妇女正在十分忙碌地采摘。据介绍,秀珍菇的市场批发价为每斤5元钱,一个大棚8000个栽培袋、6茬下来可采鲜菇7000斤,纯收入超2万元。
目前,丁伦保所领导的肥西县珍稀食用菌协会以“协会+公司+基地+学校+农户”的发展模式,创办了肥西天都园艺职业培训学校,建立了信息中心和10个“科普示范基地”,在协会中开展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并与合肥市的大型超市开展农超对接,以“天都”品牌帮助会员销售食用菌产品。
丁伦保(右)正在向肥西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胡逢华(中)介绍用稻草作主要原料袋装栽培秀珍菇的情况
陪同采访的肥西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胡逢华告诉记者,在丁伦保的带领下,肥西县珍稀食用菌协会目前发展会员366人,技术辐射到12个省区市的36个县,受益农户超过15000户,已经实现销售额8622万元,会员年人均收入13420元,比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高出60%。
丁伦保正在给菇农讲课,传授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丁伦保的奋斗目标是:把食用菌发展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做,把食用菌栽培新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国的广大农民朋友,让更多农民通过发展食用菌生产而致富。他一年365天就有近300天深入田间地头给菇农指导技术,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就在2010年的一个夏天,丁伦保去一菇农家指导食用菌栽培技术,晚上回来的路上不幸出了车祸。现在他的左胳膊已成残疾,但是,他还和往常一样奔波在食用菌栽培大棚内,给菇农手把手传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