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幺洪亮的的食用菌种植历程
发布时间:2013-07-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近日,记者走进绿野食用菌合作社,见到了该社的创办人叫幺洪亮,一个32岁的憨厚小伙子。几年前,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接管了父母创办濒临破产的事业,并使之起死回生,从而享誉周边各大城市。
2002年,幺洪亮通过考察,了解到栽培食用菌是一项朝阳产业。听了儿子的建议,幺洪亮父母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当年就栽培了2万盘木耳、滑子蘑和香菇。由于不懂技术和销售,当年就赔了20多万元。幺洪亮父母没有服输,继续摸索着干。没想到又连续赔了两年, 40多万元打了水漂。高额的“学费”使村里原本的富裕户倾家荡产。
2007年,在大庆开汽车修理厂的幺洪亮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回家接管了父母经营的食用菌事业,买了一辆微型面包车开始奔走于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城市进行销售。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有时蘑菇、木耳多了卖不出去会烂掉,有时有了订单却没有足量的货源。
面对现实问题,幺洪亮开始琢磨着将食用菌进行深加工。为了取得真经,2008年,他远赴河北、北京等地学习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回来后,他筹措10万元资金,购买了设备,将栽培的滑子蘑和香菇通过保鲜、密封,然后推向市场。
想法往往离现实很远。当幺洪亮将加工的食用菌拿到商店销售时,却被店主一一拒之门外。凭着自信、执著和一股子韧劲、拼劲,幺洪亮终于在大庆打开了销路。由于幺洪亮栽培和加工的食用菌质量好、分量足,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订货,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幺洪亮的翻身仗打得很漂亮,也调动了一些农户栽培食用菌的热情。2008年,幺洪亮成立了绿野食用菌合作社,更好地服务农户,帮他们致富。他为社员免费提供原材料,免费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高价回收。在他的带动下,附近乡镇的一些农户都开始栽培食用菌,如今社员达18户。
社员王占富过去家里很贫穷,在合作社打工以来,他见证了合作社从低谷走向辉煌。后来,他也加入合作社,每年都栽培3万盘木耳,现在家里不但脱了贫,还有了不少存款。
“蘑菇、木耳喜欢阴凉、潮湿的生长环境,何不在树阴下栽培?这样既能节省大棚所需的费用,又可以利用自然降水减少支出,使蘑菇、木耳回归自然。”近几年,幺洪亮在探索食用菌培植新方式。在位于益发村哈黑公路两侧的树带里栽培起蘑菇和木耳。今年,他又将扩大规模、更新栽培方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蘑菇、木耳,还要把林带打造成采摘园,让人们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享受原生态的快乐。
“我今年最大的想法就是把木耳进行深加工,加工成小包装精品木耳,然后销往大城市。可是由于资金问题,想法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望着大棚里正在生长的木耳,幺洪亮眼里充满了希望。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