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克东县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秋:做新农民 我无怨无悔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群人、致富一村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秋说。
2013年4月,26岁的王艳秋和丈夫放弃沈阳稳定的工作,毅然辞职回到克东县乾丰镇宏升村创业,下决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但是,回乡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工作两年的她既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多少创业资金。“这两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考学走出去,过上城里人生活,现在又回来务农,大学不是白上了吗?”很多村民并不看好他们的回乡创业之举。
质疑多、压力大,都在王艳秋的预料之中。经过多方筹措资金,2013年合作社成立,夫妻俩分工明确,丈夫负责生产、销售和技术,王艳秋负责人员、财务和日常管理。2014年,合作社种植的香菇由于经验不足、不懂技术,当年就赔了20多万元。
摔了一跤,夫妻俩认识到,搞农业必须先过技术关。2015年春天,王艳秋和丈夫找到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一位食用菌种植大户,上门拜师学艺。学成返乡后,他们买来7万支菌棒,从头再来。“食用菌种植对温湿度、通风、光照都有很高要求。那几年,我俩很少能睡个整觉,丈夫每天晚上都得给手机定闹钟,几个小时就起来查看一次。”王艳秋说。
进入采摘期,夫妻俩更忙得不可开交,王艳秋说,有时累得站着都能睡着。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销售又成了大问题。
王艳秋说:“为打开销路,我丈夫拉上货,去五大连池、北安等地的批发市场,一个个摊位走访,一户户商铺打听。对方见他架副眼镜,文文弱弱,不免犯嘀咕。但打开包装箱,看到平菇肉质肥厚,滑子菇开伞均匀;再细看,货品没有掺水,不带其他杂质。商户心中的疑虑一扫而光,顺利达成供货协议。”
不断积累,逐步发展,合作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2015年至2017年间,在克东县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成2000多平方米从拌料、腌制到冷藏储存的全产业链加工车间,到2017年底,合作社收入700万元,纯利润实现216万元。
“我们不仅打通了国内销售渠道,产品还销往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王艳秋介绍。合作社发展起来后,还带动周边村民脱贫增收。“通过吸纳贫困群众务工、托管菌菇种植,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2020年合作社带动154户建档立卡户脱贫,年用工量1.5万人次,发放工资150万元,为脱贫户分红75万元,”王艳秋说。
宋桂香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当时3个孩子中两个上大学,自己身体不好,全靠丈夫外出打工支撑。2018年,她到合作社打工,仅半年多就挣了8000多元,第二年又挣了近两万元。“在村里就能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三,可帮了我家的大忙。”宋桂香说。
去年,为让乡亲们学到更多致富技能,同时也为地方培养更多懂技术的人才,王艳秋创办了克东县明德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学校除了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同时设置园艺、面点等数十个专业。学校成立近一年来,共培训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其他技术工种2000余人。
“我们邀请各个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来给学生授课,尽量让大家能够学到更多技能,在就业上可以有更多选择。”王艳秋说,“我始终记得前些年最难的时候,付不起乡亲们5万元劳务费,乡亲们却对我说,他们不着急用钱,以后我赚钱了就给他们,如果没有也没事儿。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辜负乡亲的信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12月王艳秋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的根在这片黑土地上。选择回到家乡做新农民,我无怨无悔,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不变的理想信念。”看着一栋栋整齐的蓝顶白墙大棚,王艳秋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