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茯苓产业有效转动靖州经济圈
发布时间:2013-11-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记者 裴金玲)靖州有着悠久的茯苓种植历史,当地农民种植茯苓技术纯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为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近年来,该县成立了5家专门从事茯苓研究的民营机构,成功选育出茯苓新品种“湘靖 28”,并攻克了由椴木和松树蔸栽培变为高效袋料栽培技术难题,还开展了太空育种项目,全县还推广茯苓标准化种植2万多亩。同时,培育扶持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拥有补天药业、龙丰茯苓等龙头 加工企业、菌种生产厂家42家。当地自主开发的“茯苓多糖口服液”,被列入省医药行业“十二五”重点产品发展名录。
湖南靖州在发展壮大本地茯苓产业的同时,通过技术输出、产品回收等一条龙服务,带动了湘、赣、黔、滇、渝、川、桂7省市区22个县12万余人从事茯苓种、加、销。靖州茯苓大市场成为全国最大茯苓专业市场,年交易量达3.2万吨,占全国总量60%以上;年出口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茯苓制品1.2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三分之二,创汇1000多万美元。
靖州还着力打造以靖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茯苓产业经济圈。在县城修建了茯苓大市场,目前市场已拥有茯苓加工户520户、营销专业户895户。并由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牵头,组织加工企业和营销专业户,与周边茯苓产区签订购销合同,为苓农提供包括技术在内的全程服务。可以说,靖州的茯苓产业正转动这靖州的经济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谋发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