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尚玉玲)今年以来,济宁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发展新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精准施策、创新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开局良好。2017年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不含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2亿元、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72元、增长8.8%。
一是农业生产扎实有效推进。全市530万亩小麦已进入扬花灌浆期,目前整体土壤墒情较好,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市在田露地蔬菜发展到160万亩、设施蔬菜56万亩、食用菌7600万平方米,其中邹城食用菌生产企业及合作社达到50家,年产鲜菇近26万吨、产值21亿元,4月7日至9日,邹城市政府承办了2017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暨国际食用菌博览会,集中宣传推介我市食用菌产业;金乡县被评为全国优秀食用菌主产基地,食用菌产值高达22亿元;鱼台县毛木耳大棚栽培发展到6500余亩,产值超过10亿,成为全国毛木耳生产规模最大县,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全市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共有规模以上种子企业25家,其中嘉祥种子年交易额10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科技良种制种基地县及国家首批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
二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明显,53项重点项目已基本完成,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全面总结园区建设成效,宣传片脚本已编写完成,准备拍摄。金乡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泗水、邹城两处省级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示范区内在建农业项目8个、总投资4530万元。
三是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参照淄博、聊城等先进地市做法,研究起草了《济宁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济宁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争创第二批省级农产品品牌。“金乡大蒜”品牌价值高达202.58亿元、位列全国第8位,大蒜种植面积60万亩,出口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泗水地瓜”品牌价值高达28.18亿元,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泗水荣获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市级以上监督抽查5次,抽检样品537个、合格率99.1%。
四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有979家,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利税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0%,其中第一季度出口大蒜、洋葱、蒜苔、山药、牛蒡等保鲜蔬菜15.77万吨、3.35亿美元,货值增幅达到36%,大蒜出口13.1万吨、2.44亿美元,出口量占全国近50%。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保工作,在全市启动开展了农药、化肥使用情况调查,编制了《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全市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下发了《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导则》。牵头抓好秸秆禁烧工作,4月10-15日,市农业局成立6个督导组对全市秸秆禁烧工作开展了专项督导检查,对秸秆禁烧责任落实、巡查宣传等情况进行实地督导巡查。大力实施生态农业项目,邹城申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邹城、微山、任城等获批1700万省级生态农业及耕地质量提升项目,4月20日,全省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我市先进做法。启动全市千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主要开展农业主推技术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科技扶贫等活动。
五是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加快建设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目前任城、曲阜、泗水、邹城、金乡、嘉祥6个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挂牌运营,乡镇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数量达到147处,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24.6万亩、占比28.6%,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3736家、1801家。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邹城申报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金乡汶上申报省级试点县。嘉祥、金乡、泗水3县食品加工、休闲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迅速,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